那时候走亲戚拿一样东西,比方说一斤黄沙糖(白糖是后来的事,至少我小的时候没看到),一斤糕点,一瓶灌头,能带一斤当地农场煮的酒(1.02元),算是最好的礼物,用废纸卷个塞子用作瓶盖。亲戚拿来的东西一般不能吃,留着以后走亲戚。
1968年我大哥串联到广东去了,嫂子生了侄女,要我代我大哥去嫂子娘家报喜,父亲借了20根发绿霉的油条,两斤面条,一斤黑糖,装在篓里上面盖一条毛币,请姑表姐带路,按规矩这些东西拿到娘家是不能收的,反而要加一些东西带回来,因为放了一个月以上的油条是硬的,嫂子娘家人不小心折断了一根,回来走到半路上表姐想把那根断了的油条吃掉,我也很想吃,就吃了,表姐回去了,父亲去还油条人家说少了一根,父亲很没面子,恼怒地回来把我的嘴打流血了。
过年的时候走亲戚不愁东西拿,大家都是你拿来我拿去,最怕平时来客人,虽然只用蒸一碗鸡蛋可以待客,母亲提个篓子到菜园弄菜,父亲去借两个鸡蛋,平时来客有时空手。
村子就在一座孤山脚下,小学时候学习组织春游,说白了也就是一起爬山玩,山脚下的娃子哪个没在山上跑过。。。早上6点出发,过了几个山头还真忘了,大概十点多,到了目的地山头的半山腰了,有护林人在这生活,当时口干舌燥,带的水都喝完了。。就赖在护林人的房子门口要了点水喝,顺便歇歇脚。。不一会就听到了深山老林里不该出现的声音,三蹦子的嗒嗒声,,由远及近,顺着土路开上来一个三轮车,,原来是山这边脚下一个学校也组织上山玩。同样的目的地,别人走了不到一个小时,还有三轮车拉着引力零食。。再看看我们同行的几个灰头土脸的。。关键路途远了,刚上山时候还成群结队,走着走着就散开了,五年级的大点敢自己结队走,,三四年级的虽然也走的分开了,好歹有个老师跟着。。当时就我们几个毛头小子, 坐那一直盯着三轮车里的可乐,辛辛苦苦沿着羊肠小道甚至从枯草丛中淌过,好不容易走到这,,他们特么的竟然能开车上来,,当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