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产品质量品牌不管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际过程来看,生产企业是绝对责任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运动员,政府部门只是“裁判员”,不能越俎代庖。但是,对生产企业在创建品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也是必须的,不能喧宾夺主。生产企业在创建品牌过程中如果没有从让消费者获得“百分之百”合格品的目标与要求出发,而是为了树立品牌而去创建品牌,那么打造出来的品牌注定是昙花一现。因为,真正的品牌是在让消费者放心获得“百分之百”合格品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产品“百分之百”合格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一、让消费者获得“百分之百”合格品是树立品牌的基础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受到各种系统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其中随机因素的影响与干扰是无法消除,要保证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品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在管理上也是极大浪费。从生产企业的属性来看,生产企业既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又要保证有一定利润使之可持续发展,显然那些不计成本去保证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品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产品质量“三包”与“召回”便成了生产企业保证消费者获得“百分之百”合格品的技术保障和有效手段,也是赢得消费者信赖最好、最经济的方法。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人、机、料、环、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的关系,在批量生产中不可避免出现不合格品,而产品的合格品率与生产(管理)费用(即成本)是成正比的,当产品合格品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想再提高合格品率,其费用通常是以几何倍数增加。比如,在某一程度上再提高一点合格品率的费用要增加10%,而这一点不合格品率所给予“三包”或“召回”的费用还不到1%。其中对于随机原因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是采用包修、包换、包退的“三包”方法,对于系统原因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是采用定向召回的措施对产品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不仅使生产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且确保了消费者始终能得到“百分之百”合格品。换言之,“三包”与“召回”是生产企业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也是树立品牌的基础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生产企业发现,根据自己产品质量控制指标所应支付的“三包”与“召回”等费用远远没有达到该支付的金额。这里除了实际质量控制情况比指标值要好以外,主要是很多消费者怕麻烦等而将就着用,没有样样都要生产企业负责。为此,很多聪明的生产企业借此推出了“无理由”退换产品的措施,这样既不增加自己的负担,又为自己树立了良好形象,同时还大大增加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百分之百”合格品的信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二、提高产品质量特征值与性能是树立品牌的坚强后盾
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仅仅只是创建品牌的第一步,随社会的发展与视野的扩大,人们对产品的性能也会不断提出要求。作为生产企业在确保产品质量水平、强化服务保障后,不断开发产品的新特性也是刻不容缓。许多著名的生产企业(即著名品牌)对于产品特征值的开发与性能的提升是不遗余力的,使自己的产品特征值与性能不断推陈出新,以此来满足人们日夜俱增的需求。这种吐故纳新地改善提升往往采用逐渐式进行,不搞突击式,它除了是营销战略外,更多的是稳固产品质量,保证品牌声誉。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没有看到创建品牌根源与本质,想争取市场一杯羹,而东施效颦地去开发产品的新特性,名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赢得很多消费者,但是由于后续质量保障无法跟上,缺乏让消费者获得“百分之百”合格品的机制,最终还会被市场抛弃,更谈不上创建品牌,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在品牌创建过程中提升产品特征值与性能是维护品牌必然要求,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反而得不偿失。因此,保持稳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健全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是重中之重,必须要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而损害品牌的根基。这一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被忽视了,使一些品牌在开发产品新特性或提升特征值过程中由于操之过急,或没有把握好质量、性能以及售后服务之间的关系,使之烟消云散。反之,如果一昧着稳固产品质量水平,而不去提升产品的特征值,丰富其性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树立的品牌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历史上一些百年品牌的消失很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保持产品质量特征值与性能的不断更新,仅仅只有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维护品牌的荣誉与地位,这一点必须引起生产企业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