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桐城古为“七省通衢”,有“中国文都”、“江淮第一城”之美誉。她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 桐城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城,设有国家星火密集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双新经济开发区,东城十里工业园,市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正积极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铁路,20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水运由菜子湖直接通江达海,离安庆、合肥机场仅一小时车程。 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 六尺巷(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公众心目中的和谐之城,国际徽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设有国家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正积极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产业优势明显,现为全国印刷包装三大基地之一、运输机械名城、重要的汽配基地、全国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羽绒被出口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制刷生产基地、华东最大的蛋鸭生产基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才众多,桐城正日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编辑本段交通区位 桐 桐城交通城市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地处合肥、安庆中间,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 桐城交通便捷,陆路方面,合(肥)九(江)铁路、合(肥)安(庆)高速(G4212)、206国道、228省道纵贯全境;航空方面距安庆、合肥机场较近;水路通过菜子湖直通长江。全市已实现乡乡通油路,从市区到主要乡镇都有干道相连,邮电通讯方便快捷。[1] 十二五期间,桐城将加快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干道、快速通道、农村公路为基础,便捷客货运站点为节点,快速高效、便捷通畅、与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加快推进合肥至安庆城际铁路建设,积极做好线路、站场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依托合九铁路,筹划建设向开发区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延伸的铁路专用线。结合合肥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积极谋划合肥-桐城城际轨道交通线。到2015年,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50公里,其中铁路客运专线100公里。 公路: 高速及国省道:积极规划建设六安-桐城(济祁高速)、岳西-桐城-庐江高速公路,加快推进206国道桐城段升级改造,实现与合肥、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间快速连接。 雾绕龙眠 快速通道:重点完成到安庆市区的第二通道、市西南通道和东北通道建设:即桐城-金神-香铺-双港-安庆市区(含罗湖大桥)、茅栗河-潜山、吕亭-庐江(乐桥镇)三条主要道路建设;规划建设徽州大道庐江-桐城段;积极推进六安-桐城二级公路建设,强化与合肥经济圈的联系。 农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网,重点抓好通村油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提升技术等级,彻底改善农村公路状况。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步伐,消除“断头路”,抓好连接干线公路的市、镇公路和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的出口路建设。 便捷旅游通道:按照大客流量重点景区直达通畅,一般景区和景点衔接成网的原则,新建和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相结合,构建覆盖全市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孔城-嬉子湖-安庆罗岭的旅游快速通道。 老街 水运:结合引江济巢工程,积极筹划我市通江航道、孔城港口、鲟鱼千吨水运码头建设,加快推进水运、铁路、公路的快速连接中转。 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努力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依托合安铁路客站建设集铁路、长短途客运、公交和出租为一体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加快公交枢纽建设,实现公交线路多样化,并不断向镇、村延伸,努力实现城乡客运的“零换乘”,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到2015年,通公路的行政村通车率达100%。编辑本段桐城教育高等教育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4月由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职教育 桐城望溪高级职业学校 桐城中华职业学校 桐城技工学校 安庆文都科技职业学校高中学校 桐城中学:百年名校,由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晚清时期,被称作“安徽革命教育的策源地”;民国时期,又被誉为“安徽省最优秀的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天城中学 桐城二中 桐城四中 桐城五中 桐城六中 桐城七中 桐城八中 桐城九中 桐城十中 桐城十一中民办教育 吴汝纶公学编辑本段桐城经济 桐城1996年撤县设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 桐城经济开发区来,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连续五年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财政收入迈上10亿平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亿元,年均增长14.1%,超目标任务6.3%;财政收入达到11.3亿元,年均增长27.8%,超目标任务41.3%;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60.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超目标任务140.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9亿元,年均增长19.6%。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体系更加健全。三次产业比例由22.6:46.6:30.8调整为15:55:30。 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装、机械加工、羽绒制品等行业优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龙眠山”茶油、桐城水芹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下表为桐城近年经济数据(来源:桐城市人民政府网)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总产值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2010 122.6 205.1 118 11.3 2011 160 380 170 15.7 2011年11月2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名录,桐城“青草香”榜上有名。至此桐城本土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7个,除了新加入的“青草香”,其他6个为:中国鸿润集团的“鸿润”商标(中国名牌)、金光集团的“金光”商标、华祥集团的“白兔湖”商标,金星机械公司的“金星”商标,霞珍集团的“霞珍”商标和盛运集团的“盛运”商标。 截止2010年初,桐城市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占到了安徽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近1/7,居全省县级首位;拥有26件 安徽省著名商标,占到安庆市省著名商标总数的1/3! 2010年度安徽“民企百强”排行榜出炉,我市有8家民营企业光荣上榜。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进入“50强”和“100强”之列。编辑本段自然状况 全市总户籍人口75万,城区常住人口12万。国土面积147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宜牧、宜渔。境内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矾、花岗石、大理石、铜、铁等1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灵猫、水獭、江豚、白鹤、巨蜥等,珍稀植物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等,药用植物多达200余种。编辑本段桐城文化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古城坐北朝南, 桐城古城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娆。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宏伟壮观,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庙”;飞檐翘角,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五垛四孔,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仿佛置身仙境的“静土莲社”;千年不涸,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 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诸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遗址,姚鼐的“惜抱轩”及其手植的银杏树,姚元之旧馆“竹叶亭”,方东树家庙,方宗诚故居“九间楼”,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方守敦吟诗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吴樾故居等等,均历历在目,展示了古城特有风姿。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朱光潜、方东美、叶丁易、方孝岳、方令孺、马茂元、光仁洪、舒芜等也都在家乡古城留下青少年时期的足迹。主要景点有:朱光潜故居等。著名文史学家罗哲文在考察古城时写道:“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 廊桥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 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其中,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桐城市下辖 3个街道:文昌街道、龙眠街道、龙腾街道; 12个镇:双港镇、新渡镇、金神镇、孔城镇、范岗镇、青草镇、吕亭镇、大关镇、唐湾镇、鲟鱼镇、嬉子湖镇、黄甲镇; 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双新经济开发区。 新渡镇 新渡镇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因古时官设渡口于此,故名新渡。现辖19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7.1万,全镇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镇域环境优美,区域优势明显,206国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纵贯南北。另南连古城安庆,北接省会合肥,西距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仅30分钟车程。 享有 “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全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安徽省重点中心镇” 、“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 、“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 双港镇 双港镇位于桐城市南部,风景秀丽的嬉子湖畔,镇域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镇域总人口6.2万人。 双港镇是桐城市的经济重镇,是声名远扬的“塑料之乡、鱼米之乡”、“教育大乡”。先后被列为安庆市、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镇,2003年全镇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9亿元。连续多年获安庆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安徽省发展乡镇企业“百强”称号,1998年底获安庆市“小康乡镇”称号。 青草镇 青草镇位于桐城市西南边陲,地处桐、怀、潜县(市)交界,旧称“青草塥”,系古老商贸名镇,曾有“小安庆”、“小上海”之美称。几百年来一直是桐、怀、潜三县(市)边境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镇内交通便捷。全镇辖2居委会、20政村,人口7.42万,面积170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属全省百强镇。 全镇综合经济势力位于桐城市乡镇前列, 是有“放心米”称号的“青草香”和无公害“青草香”生产基地,有青草香菜、干沙泥鳅、麻丰糕等传统土特产品。镇内建材精品——优质黄砂资源丰富,远销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镇属企业蓬勃发展,以刷业、塑料、纱布卫生口罩、劳保制品、铁砂、电机槽楔、环保餐具、“青草香”大米等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有700多家,经济格局业已形成。 主要农业支柱主要有2万亩无公害优质粮基地和千亩“亚洲桃王”桃园。 孔城镇 孔城镇位于桐城市东部,与庐江县、枞阳县接壤,属省级中心镇。全镇区域面积167.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辖21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9.1万。是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和人口第一大镇。交通便捷,物流畅通。228省道穿境而过,南临长江黄金水道,西接沪蓉高速公路。孔城,经济活跃,企业发展持续快速。镇内工商企业464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近800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均出自孔城;镇北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藻青山,山顶建筑风格迥异,山色秀美妙趣玲珑;镇区内孔城老街,全长2公里,临街铺面保存完好,是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 目前,全镇干群正全面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镇靓镇、商贸活镇、旅游旺镇”五大发展战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率先崛起,构建魅力孔城”而努力奋斗! 大关镇 大关镇是桐城市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蛋鸭第一镇”。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年9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并成大关镇。新农村建设生机凸显,大关街、龙头街、王集街、甑山街为支架,10余个中心村庄为扩展,与镇区建设相得益彰。桐城小花茶、大关水碗、大关松花蛋、好运板鸭、卅铺珍珠米、大关茶干、胡埠香糕、歧岭粉丝等特色品牌,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家乐”、“乡村一日游”的开发,“红色”的欧家岭、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寄母山、美丽的五岭湖等知名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 金神镇 金神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富饶美丽的嬉子湖畔,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镇区面积7.6平方公里。金神交通、通信发达,投资环境优越。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依旁而过,长江黄金子水道毗连其境。全镇正形成了机械加工、玻璃纤维、建筑建材、电子化工、缫丝纺织、塑料制品等众多优势行业。其中玻纤涂塑窗纱和凸轮轴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范岗镇 范岗镇位于市区南9公里处,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桐潜公路贯穿其境,全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公顷,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 目前,范岗镇共有民营企业8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9家,纳税百万以上企业2家,纳税超10万元企业近20家。全镇已形成制刷、橡胶、注塑、烟机配件、铁路配件、机械、家具等为主要产品的工业结构。 嬉子湖镇 嬉子湖镇地处桐城市东南,呈半岛状,三面环水,东邻菜子湖、白兔湖,西邻嬉子湖,总面积134.7平方公里,水面11.4万亩,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25000人。水陆交通便捷。 嬉子湖农业基础历史悠久,盛产水稻、油菜、瓜果等农作物,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明星乡镇”称号。 嬉子湖水域辽阔,水质优良,无污染,湖汊众多,水产业发达,为桐城市水产大镇,盛产螃蟹、青虾、甲鱼、淡水白鲳等“嬉子湖”牌淡水鱼类,是省市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 吕亭镇 吕亭镇,位于桐城市区北郊,国土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优质大米、板栗、蚕茧、“桐城小花”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吕亭镇山川秀美,人文荟萃。鲁肃读书亭、左公(光斗)墓、半天山居、洞宾泉、谷林寺等名胜古迹遍布境内,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现已形成以彩印包装、农药化工、农用机械、缫丝、塑胶、制盖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 唐湾镇 唐湾镇由原唐湾镇和大塘乡合并组建,位于桐城市西部边陲,距市区32公里,东与黄甲镇接壤,南与青草镇毗连,西邻潜山,北接舒城,平均海拔680米。全镇国土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7.4万亩,是本市主要林区。古镇唐湾,民风淳朴,境内峰峦竞秀,泉瀑飞流,拥有百丈岩、黄石岩、二姑尖、狮子岩、红旗洞、泛螺寨等二十余处旅游景点。灵山秀水,孕育出唐湾丰富的物产资源,境内木材蓄积量15万立方米,是全市之冠。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基地,“龙眠绿芽”、“龙眠春翠”、“桐城小花”等名茶主产地,盛产板栗、油茶、蚕茧等土特产,有桔梗、枣皮、银杏、贝母、柴胡等名贵药材,有笋干、蕨菜、金针菜、花儿菜、马齿苋等山野菜。镇内有老虎、果子狸、野猪、青獐、喜鹊、画眉等珍稀动物。全镇矿产十分丰富,有铁矿石、花岗石、石墨、墨王、大理石等多个品种,探明的铁矿石资源达785万吨。 黄甲镇 黄甲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部,由原黄铺乡和原中义乡成建制合并建立,舒桐、桐潜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捷。全镇国土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辖八个村,172个村民组,山场11.4万亩,耕地面积4637亩、水面7809亩(牯牛背水库)。全镇海拔较高,山高峻岭,人员居住分散。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板栗、香菇、大豆、油料等农副产品,特别是桐城小花、牯牛背森源渔业养殖厂的鲜鱼、名贵中药材、优质食用菌是黄甲镇的四大特色。。 鲟鱼镇 鲟鱼镇,坐落于桐城市东南隅,地处长江之滨,位于菜子湖出口处,通江之咽喉。周边与安庆市迎江区、枞阳县和池州市接壤,为桐城市之飞地。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1100人。辖桐川、外江、内江三个居委会。 鲟鱼镇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境内产业主要有江海航运、船舶修造、水产养殖、绳网织造、成品油销售,煤炭沙石销售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共中长江和近海航运是鲟鱼镇的主导产业。 文昌街道办事处 文昌街道位于桐城市主城区,2006年9月由原文昌街道和碧峰街道合并而成,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桐城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1万人。年财政收入2千万,是桐城市的经济重镇之一。 龙眠街道办事处 龙眠街道办事处位于安徽省文都桐城市区东北,拥有12平方公里城区,65平方公里郊区新农村和39平方公里AA级龙眠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辖6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总人口8.03万。区域经济已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经济齐头并进,旅游、名优茶叶等特色产业经济优势突出的强劲发展态势。是桐城市经济总量最大、发展优势最明显的区域。 龙腾街道办事处 龙腾街道办事处位于桐城市区东境,由省政府于2009年9月同意设立,2010年6月29日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驻兴元路2号。现辖钱庄、兴元、桃园、大王4个社区,水源、东郊、望城、向前、坊正、新桥6个村,辖区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 桐城经济开发区 桐城经济开发区系于2001年9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元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保留的省级开发区,规划控制范围为40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村),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桐城市东城区合九铁路与沪蓉高速公路之间(区内有沪蓉高速桐城出入口,合九铁路桐城站和铁路集中专用线),交通便捷,区位优越,300公里半径可覆盖南京、武汉、南昌、合肥等中心省会城市,南距安庆机场70公里,水运码头75公里,全程高速35分钟车程,北离合肥骆岗机场90公里,全程高速45分钟车程,是承东接西的理想之地。开发区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电力供应充足,服务环境优越,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前来投资。现已形成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家纺服装、包装印刷等四大产业集群。 开发区建设自2002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按照“五通一平”标准,已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入驻工业企业90余家,吸引了南京雨润集团、山西运城制版集团、希望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已形成包装印刷、汽车零配件及机械加工、电子产品、医药医疗器械、针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体系,以此形成开发区的主导产业。2007年,进区项目达120余家,建成投产企业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个,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1.17亿元。 开发区现正在进行4平方公里的二期工程建设,道路、供电、供排水、通信、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尤其是电力资源充足,区内有220kv、110kv变电所各1座,装机容量18万KVA,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所。 双新经济开发区 2009年9月7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筹建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双新经济开发区位于桐城新渡镇、双港镇之间,规划面积按10平方公里控制(其中:新渡镇5.5平方公里,双港镇4.5平方公里),共涉及新渡镇伊洛、罗潭村和双港镇永上、三友村共4个村。双新经济开发区将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包装印刷等产业。 未来双新经济开发区:一是要配合国家发改委即将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结构转移示范区规划,把双新开发区建成高标准、有一定承接能力的示范园区。二是要建成小企业的乐园,着力解决一部分资金不足创业者的难题。据我们初步调查,桐城南部地区从事包装印刷产业的人员中,特别是推销员中,相当一部分人员手头有些资金,但用于创业又显得不够,也就是说,他们手头的资金如果用来创业,只能购买土地和建设部分厂房,那么购买设备和流动资金就没办法解决。因此,我们设想,安徽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可以划出一定的范围,由双新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将标准化厂房、写字楼、职工公寓等设施建成后出租给这一部分人群,这样,就解决了该类人群的创业难题,几年后,在该类人群中一定可以孵化出若干个规模企业。三是园区主打产业是印刷包装行业,围绕该行业在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在产品升级换代上加强引导,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夏,属扬州之域 商,属扬州之域 周,置桐国 秦,为舒县隶九江郡 西汉,初为枞阳县,隶庐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改称舒县 东汉,属舒和龙舒侯国,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刺史部。 晋,属舒县,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道,又隶晋熙郡。 南北朝宋,初为舒县,隶庐江郡;后为阴安县、吕亭左县,隶晋熙郡。齐,属晋熙郡阴安县,庐江郡舒县、吕亭左县(建元二年割晋熙属)。梁、陈,为枞阳郡枞阳县。 隋,初为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同安县,隶同安郡。 唐,初仍为同安县,属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禄山叛唐,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后复为同安郡)、同安县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沿用至今。 宋,北宋初年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属淮南西路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属安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江淮行省安庆路,至元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安庆路,至元二十三年属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 明,初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属安庆府,直隶南京。 清,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出现后,民国元年(1912)直隶安徽省,民国3年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17年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1952年改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区,1968年始隶安徽省安庆地区。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 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编辑本段城市荣誉
2013年桐城市年丰商贸有限公司正在招聘!驾驶员、业务员、市场部经理、团购员、导购员、办公室文员,您可以直接到桐城体育场后门文景苑小区商铺应聘(也就是桐城市国家电网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