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蕨
是孢子植物。它的孢子囊群呈肾形,长在叶背小叶脉的顶端,故称肾蕨。肾蕨又叫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肾蕨科肾蕨属的地生或附生的孢子植物。原产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肾蕨适宜在散射光充足的地方生长。
要求生长的温度为15—25℃;喜湿润,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土壤疏松透气的结构,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
肾蕨的日常栽培技术方法是:(1)光照、温度。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可放置于室内北窗边栽培。
冬季室内保持15℃左右以上的温度,肾蕨就能继续生长。(2)水分。因为肾蕨根为不定根,吸水、保水能力较差,又加上地上部有丛生茂密的羽状复叶,所以不耐旱,必须及时供给水分,否则干燥过久易造成叶片枯黄脱落;空气湿度一般要求50%—6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始终保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尤其秋末到冬季应节制浇水,以保持盆土不干 为度。
夏季须置于庇阴处养护,每日早晚喷雾数次,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须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小叶卷曲、焦枯等,浇水过多,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3)土壤、施肥。肾蕨适宜生长于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土壤。
盆栽时常用1份腐叶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土和1份蛭石或珍珠岩配制成基质;也可用2份腐叶土和1份河沙土混合使用。同时,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施肥。要求在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熟饼肥,每30天左右向叶面喷施一次硫酸亚铁,使植株叶色翠绿,旺盛生长。
在生长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1—2次,以保证其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