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树,是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结的茶籽可榨出食用油,这种食用油被称为茶油、木油等。
据同治《兴国县志》记载:“茶油,一曰木油。兴邑山阜多种茶子,其树坚而叶厚, 青翠茂密, 凌冬不凋。十一月开花,瓣白心黄,花谢结子,含苞孕实,将一周岁始拾子,剖仁榨油。”
农谚云:“七月胀球,八月胀油。寒露早,立冬迟,九月霜降采收正当时。”也就是说摘油茶果要赶季节,霜降期间油茶果的含油量最高,油质也最好,是最理想的采摘期。山区还有“前三后七”的说法,即最好在霜降前三天开始摘茶籽,到霜降后七天摘完。
油茶树的生长环境几乎不受污染,所以茶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用油。茶油有“益寿油”“长寿油”之美誉, 是举世公认的上好的食用油之一。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常食茶油,不会使人体胆固醇增高,适合高血压病患者,所以有茶油“肥嘴不肥肚”的说法
公元1130年,南宋大儒朱熹的老师、北宋宰相詹学传,在靖康之变,京都沦陷, 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之后,携家眷南下在宁化石壁镇设馆讲学时,因为身体疲惫不适,长期痰多咳嗽,渴求有疗效的药物,当地百姓推荐“淮土茶油有强肝润肺,解毒下火,降压护颜之功能”,詹学传信而尝试,果然见到成效,化痰止咳,眉目清新,容光焕发,精神大振。詹学传赞不绝口“斯淮土茶油者,灵丹妙药也”!
用茶油煎炸蒸煮焖菜,均不容易煳, 比较有特色的茶油菜肴有以下几款:
一、茶油三合汤
所谓“三合”,就是取自牛身上的三种食材,一是母黄牛的肚,二是母黄牛的血,三是公黄牛的肉。汤中加茶油用文火慢慢地炖,炖至牛肚子能插入筷子,再加入少量的辣椒、胡椒去腥。茶油三合汤的核心是加茶油炖,只有用茶油才能炖出特有的香味。
二、茶油头案菜
“头案”有两个解释,其一,为宴席上第一个端上来的菜;其二,所用的碗为当地民间最大的碗。此菜的“内容”比较丰富,菜叠菜,共有八层, 呈宝塔状, 有鱼丸、腰花、猪心、鸡蛋、干贝、芋头片、黄雀肉(地瓜粉加作料用茶油炸成的一种香酥美食) 等。碗底的底油一定是茶油,八层菜叠入大碗,上蒸笼清蒸。那种大蒸笼特别大气,有两人那么高,起锅时要架木梯上去,热气腾腾,壮观无比。这款菜, 口感鲜嫩滑润, 甘美、清香、可口,令人大快朵颐、回味无穷。吃头案菜的食客,无不大汗淋漓。
三、茶油鸡
油鸡具有鲜香、嫩滑、无腥味的特点,是一大地方名吃。具体做法是:待油小滚时,鸡以竹枝横架在锅上,以茶油、盐巴等混合抹在光鸡内外, 频频以小勺热油浇在鸡身上至熟,鸡本来就用调料腌过的,茶油与香料融合在一起,成色金黄,芳香四溢。鸡皮是脆的,鸡肉是滑的,鸡骨是香的,叫人不忍停箸。这种烹饪方法经常得花上两三个小时。许多食客吃了再吃,甚至打包回去作“手信”送人。
四、茶油炸小鱼
把小鱼儿剖开肚腹, 晾晒至半干,制作时再清洗一遍,将清洗后的鱼儿倒入撒有盐巴、花椒的地瓜粉糊中,像是给鱼儿穿一身薄薄的衣服,然后,将穿了“衣服”的小鱼儿放进烧至六成热的油锅里煎炸。待鱼儿表面炸成焦黄,遂捞进漏筛里散晾,即可食用。成菜鱼儿吃起来没有泥腥味,品嚼起来鲜香酥脆,原汁原味。
一盘晾至温热的小鱼儿,是最好的下酒菜。一口鱼儿一口酒,嘴角处都能流出鲜咸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