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茶油品牌 供应商 营销展会 代理加盟 茶油收购
首页> 茶油设备> 详情

收藏,上三坑什么意思

绿色山茶油 2024-05-22 18:05 编辑:niming 49阅读

一、收藏,上三坑什么意思

古玉界有关“坑”的解释,有指玉的产地,有指玉器入土的坑口环境,有指玉器出土的地理位置。古玉“坑”的分类,指的是玉器入土的坑口环境,有生坑、熟坑、新坑、旧坑、老坑、乾坑、水坑、火坑,沙坑、深坑等。 生坑——是指出土于各种坑口环境的土古玉器。 熟坑——是指生坑的古玉,经由盘玩“提灰”后,不再“吐灰”的古玉、 古玉从生坑到熟坑,先是“开窗见地”,可见玉的质地(见地),经由盘玩一段时日后,逐渐有局部“开窗”,可透视玉质内部的通透现象,进而“开门见山”,完全呈现色彩缤纷的立体宝玉世界。

二、南红玛瑙原矿产地在哪?

凉山南红原石原生矿产地,目前已经探知的有五处,多集中在凉山州美姑县和美姑县与昭觉县交界处海拔2000-3900米高的山区地带。这里是黄毛埂山脉,出产南红原矿的矿点大体分布在黄毛埂山北段的瓦西、中段的合姑洛、农作、南段的九口等地。

目前凉山南红的主要出产产地有以下几处较为突出:

1.洛莫依达乡、联合一带,位于美姑县境南端。这是发现较早的凉山南红产地在地表及靠近地表的浅层有南红矿石蕴藏。这里虽是凉山较早的南红发现地,但因其完整度不高,其出产的南红在收藏界知名度不高。

2.九口乡一带,位于美姑县城西南。该坑口为著名的凉山南红出产地,出品的南红品质为最高。完整度高、颜色红艳、润泽性、脂性俱佳。个性上也是高品质大料的主要出产地,最为收藏界认可。

3.瓦西位于美姑县境东部。该坑口是凉山南红产地中开采条件较差的一处,出产的南红颜色丰富,块度普遍很小,500克以上的原石出现几率很低。

4.庆恒乡乌坡位于昭觉县境东北部。该坑口是2011年上半年开始挖掘的新坑,少有外地人涉足。此地出产的南红材料颜色较均一,以红艳纯正为多,有较大的材料出品,但完整度较低。

保山南红玛瑙矿:

1.杨柳乡就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南红产地,这也让人们曾一度产生了误解,认为杨柳乡是保山南红的唯一产区。其实不然,保山四面环山,所有的环山上都有南红产出,以杨柳乡和东山为多。杨柳乡在保山西面,所出南红料多夹杂在玄武岩中,品质较好,色艳而完整。

2.东山顾名思义,位处保山之东,包含了几个乡镇的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坑口。东山所出的南红料是在泥土里,但是又不像川料呈椭球状。与杨柳料相比较,东山料裂比较多,完整度不高。

有记载称,甘肃迭部的南红品质极好,颜色通常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密度也高并且少有雾状结构,但是产量不多,因此并没有被大众所知。现在存世的基本都是清代以前的老南红。

金沙江料就是南红水籽,南红水籽颜色很鲜艳,好的品种抚摸起来有种很细腻华润的感觉,具体的颜色有柿子黄、大红、粉色、紫色。大多都是透明或接近透明的。

南红水籽是一种天然的化石,就像琥珀,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自然的形状和颜色,现在能见较多的形状是条纹状,颜色以黄红绿白居多。如果能有极品柿子红的很难得的。

三、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

产自中国肇庆

四、谁知道广宁?

广宁建县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距今440多年。据《今县释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平大罗山贼,因置县。”取广泛安宁之意,即“广宁”寓“广泛安宁”义。1952年5月,广宁、四会合并为广四县;1954年7月分设;1958年10月,两县又合并为广四县;1961年4月再分设至今,建县以来一直隶属肇庆(政区)管辖。

五、皖南民居的特点?

皖南民居有几个特点:

【门楼】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飞来椅】徽派建筑格式。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

【高墙深宅】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居宅往往很 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厅堂后用中门隔开, 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 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大抵相同。 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 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国内是罕见的。

【格窗】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圆形(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字形(十字,亚字,田字,工字等),什锦(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手图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增加室内透光。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标签说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