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喝过茶。
总听人们说茶好喝,对健康有利,我就也想试一下喝喝看。抓茶叶,沏…….一切都因为一颗好奇的心而变得格外迅速。茶好了,我喝了一口,不禁失声道:
“好苦的茶!”
我将没有喝完的茶水连同茶叶倒到水池里去,心想:“以后再也不喝茶了”!
的确,人世间似乎有许多东西欺骗了我们。我们参加了各种比赛,精心的准备、满怀信心,最终只是一个“鼓励奖”“优胜奖”。一些看来亲密的同学关系,打分班后就大不如前。为什么世间这么多欺骗?我这样问自己。
不知不觉中,一阵清香飘入我口中,渐渐我感到一股芳香与清甜。我恍然大悟:这就是茶的味美所在……
茶原本并非甜,初尝上去有一些苦涩,然而过一会儿苦涩会化为清甜。俗话说:“苦尽甘来。”只有当你品尝了茶的苦涩之后,才真正能够体验到它的香,它的甜。“不经岁寒三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也是如此,当它经历了严冬的考验之后,香味便格外迷人。噢!我真正明白了……
看似欺骗了我们的世间万物,实则都对我们的成长大有好处:虽然在比赛中没拿到好名次,但比赛宗旨是“重在参与,培养能力”而不是“重在名次”,同学间虽然有了隔阂,只要我们坚信友谊长存,友谊便会保存下去,这也是对人生的考验。
人生之路,也需要苦涩,也需要严冬,只要勇于坚持,那么苦涩之后便是香甜;严冬会换来清香。但是如果不能坚持的话,人生的长路只会没有目的地,永远没有终点。正如一杯茶,如果你用清水冲淡了茶的苦涩,那么你所感觉到的甜香也会随之变淡。
从这一杯涩茶中,我感受到了喝茶的美趣。
从这一杯涩茶中,我体验到了人生之美。
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困苦,敢于同困难作斗争,这样困难也会变成一个个美妙。勇敢地面对困难,即使再难的问题也会解决,这是人生的真谛。
我重新拿起茶杯,又沏了一杯涩茶。
茶叶种类
我国的茶叶分类上,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
1、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其中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碧螺春、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为绿茶中的优质茶类。
炒青绿茶包括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珠茶、雨茶、秀眉、蒙顶甘露、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茶品。烘青绿茶包括川烘青、苏烘青、浙烘青、徽烘青、闽烘青、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等茶品。晒青绿茶包括川青、滇青、陕青等茶品。蒸青绿茶包括煎茶、玉露等茶品。
2、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功夫、川红工夫等茶品味红茶中的优质茶类。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外山小种等茶品。工夫红茶包括滇红、闽红、湖红、川红、越红、湘红、粤红等茶品。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茶品。
3、白茶:分为芽茶、叶茶。白茶中的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
其中芽茶包括白毫银针等茶品。叶茶包括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茶品。
4、乌龙茶:又称青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其中大红袍、铁观音、水仙、肉桂、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无乌龙茶中的优质茶类。
闽北乌龙包括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等茶品。闽南乌龙包括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茶品。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茶品。台湾乌龙包括冻顶乌龙,包种等茶品。
5、黄茶:包括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北港毛尖、沩山白毛、平阳黄汤等为黄茶中的优质茶类。
黄芽茶包括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茶品。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白毛尖、远安鹿苑、皖西黄小茶、平阳黄汤等茶品。黄大茶包括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贵州海马宫茶等茶品。
6、黑茶:包括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湖北黑茶。其中安化黑茶、雅安黑茶、普洱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等茶品为黑茶中的优质茶品。
湖南黑茶包括安化黑茶等茶品。四川黑茶包括四川边茶等茶品。云南黑茶包括普洱茶等茶品。湖北黑茶包括湖北老青茶等茶品。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在今天有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
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一)先秦说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都认为买茶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二、饮茶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可能很少饮茶。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首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西晋刘琨《与兄子南州刺史演书》有: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可信致之。晋左思《娇女诗》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轻诋第二十六》记:褚太傅初渡江。……刺左右多与茗汁。又《纰漏第三十四》载:任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做席竟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有饮茶。
南朝梁萧子显《南方书·武帝本纪》:我灵慎勿的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后魏杨衡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时给事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有乌程温度,出御荈,长兴啄木岑,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才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道流,茶风较晋更浓。吴兴有御茶园,采茶时节二郡太守宴集,大概是督造茶叶,上贡朝廷。
三、饮茶风俗成于中唐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竞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竞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陆羽《茶经·云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都把茶当作家常饮料。
《茶经》、《封氏闻见记》、《膳夫经手录》关于饮茶发展和普及的关带内基本一致。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水铺,自邹、齐、泡、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旧唐书·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尤其嗜好。
四、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
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茶肆记: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会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太街有东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玩观之人。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司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人情茶肆,本非以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耳。又有茶肆专是王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买志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大街有三五家靠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夜茶坊,……非君子驻足之地也。更有张卖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将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明约友会聚之处。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僧道头陀欲行题注,先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还有东担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有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僧道头陀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防。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饮茶发源的地点】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 .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茶经》中陆羽列举了我国古代识茶的人物,如神农、周公旦和晏婴等,表明了我国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他引《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他引《尔雅》说:“槚,苦茶;”他引《晏子春秋》说:“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卵、茗菜而已。”由此可见,我国先秦茶事已始。但是,有的学者认为陆羽引用著作,都成书于汉代,况且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中下游,我国西北古代气候虽较温润,但历来不产茶,那么神农氏怎能“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他们认为我国的茶事较迟,以致外国人趁机制遣中国茶叶来自印度的说法,后来事实证明印度古代无茶。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
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安溪铁观音
君山银针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武夷岩茶
祁门红茶
庐山云雾茶
中国茶的种类
由于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自然条件各异,茶树品种繁多,更因采制
加工方法不同,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茶品。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并
采用了不同的加工制作工艺,发展了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茶类,逐步
形成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六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此外,
花茶和砖茶也是有名的茶品。
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秦统—中国,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莱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安溪铁观音
君山银针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武夷岩茶
祁门红茶
庐山云雾茶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安溪铁观音
君山银针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武夷岩茶
祁门红茶
庐山云雾茶
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被用作贡品致敬。 在原始公社的后期,茶成了货物交换的项目。 在战国,茶具有一定的规模。
先秦时期的“诗经”收藏有茶的记载。 与汉代一样,茶已成为佛教的特殊滋补品。 在魏晋南北朝,有一股喝茶的风。 隋朝,大众喝茶已成普遍现象。
在唐代,茶业蓬勃发展,茶叶成了“没有人可以没有一天生活”。 茶馆,茶会,茶会出现,邀请客人喝茶。 宋代,流行的斗茶,贡茶。
中国饮茶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
扩展资料: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