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占地面积为266亩。
学校占地面积266亩、首期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学院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办学,填补了江西省作为产茶大省没有本科涉茶专业的空白;与香港茶道总会合作,定期为香港和海外爱茶人士开设茶艺师、评茶师等培训班。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Jiangxi Wuyuan Tea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茶命名的公办特色高职院校。
科研建设:
师生共同研制的碧玉茶、碎香茶和玫瑰茶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和新加坡国际博览会银奖;“婺绿春”荣膺2005年上海国际博览会金奖和2006年江西省名茶金奖。2008年,学院系列“工艺茶”被列为江西省科研计划项目并通过省级鉴定。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师资及专业:
1、师资
学院有专任教师120余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0名、硕士学位教师37名;另外,还聘请了多位知名客座教授。
2、专业
江西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设立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为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茶艺与茶叶营销、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民宿管理方向)、电子商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艺术设计、食品营养与检测、人力资源管理10个专业。
以上数据均出自大学生必备网。
没有。根据查询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官网公开信息得知,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有没有清真食堂,但学校的食堂提供多种餐饮选择,包括素食和荤食,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饮食需求。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是一所以茶叶和农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婺源茶叶干部学校。2008年,学校更名为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学校注重国际化教育,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
茶叶的种类
1. 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3. 黑茶
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
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5.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6. 白茶
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
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 。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基本茶类: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
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是藏、蒙、 *** 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
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
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
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
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
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从世界上来看,在以上类茶中,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国外饮茶大观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
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
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
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
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
他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
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
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还加牛奶和羊奶。
新西兰:新西兰人把喝茶作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
许多机关、学校、厂矿等还特别订出饮茶时间。
各乡镇茶叶店和茶馆比比皆是。
马里: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
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炖在泥炉上煮开。
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
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
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
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
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
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
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
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
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别名】茶叶
【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 Ktunze [Thea sinensis L.],以叶、子、根入药。
叶春夏秋均可采集,焙制。
根全年可采。
【性味归经】
叶:苦、甘,微寒。
子:苦,寒。
有毒。
根:苦,平。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
叶:用于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肿,嗜睡症;外用治烧烫伤。
根:用于肝炎,心脏病水肿。
【用法用量】叶3~5钱;外用适量研末,加麻油调敷患处。
根:3~6钱。
人们为什么喜欢喝茶,这就是茶文化的起源,下面就从茶的发现从药开始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荼,令人少眠”的说法。
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
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
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
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
”因立奠祀。
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历史上的余姚瀑布山为产茶名山。
因此“大茗”与“仙茗”的记载亦完全一致。
这几则记录中的“荼”与“茗”,也就是今天的茶。
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早在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
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
还有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所说:“苦荼,久食羽化。
”都说明茶开始时被利用是和药联系起来的。
荼与茶通,是唐显庆年间苏恭、长孙无忌等人详注《唐本草》定荼为茶以前茶的异体字。
有关荼的最早的正式文献记载是《诗经》,其 *** 有多处提到荼字,如《邶风。
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风。
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荼”,《豳风。
七月》中的“采荼薪樗”,《豳风。
鸱鸮》中的“予所捋荼”,《大雅。
绵诗》中的“堇荼如饴”,和《周颂。
良耜》中的“以薅荼蓼,荼蓼朽止”,意思分别为苦菜、茅花和陆地秽草,与后来用于饮用的茶并无非常明显的联系。
茶之进入饮食的确切事实当在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语,烹当然是为了食的。
此外据《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成书于三国魏的字书《广雅》中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
若饮先炙令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可见茶之最早进入饮食,正如后来陆羽所说是从加入葱、姜、橘皮等物煮而作茗饮或羹饮,形同煮菜饮汤,用来解渴或佐餐,饮食兼具,还不是单纯的饮品。
所以唐时尚有“茶之为食物,无异于米盐”的说法。
茶成为纯粹的饮品大抵是在唐中期陆羽《茶经》之后,由于陆羽及其《茶经》的提倡和引导,人们在茶中的添加物才逐渐减少,茶也才慢慢地变成单纯的饮品。
可见,茶最初进入饮食是食饮兼具或药用的物品,而当茶用作食物时,与礼等庙堂文化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