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茶油品牌 供应商 营销展会 代理加盟 茶油收购
首页> 农业资讯> 详情

中国农民从土地革命开始到现在作了哪些贡献

绿色山茶油 2024-10-14 08:28 编辑:niming 42阅读

一、中国农民从土地革命开始到现在作了哪些贡献

近代史中,农民阶级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土地革命时期对工农红军的支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支援。以淮海战役最显著。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农民阶级也有过自己的探索与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资政新篇》也有过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建立新中国后,当家做主人。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获得土地,劳动积极性很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农民积极参加合作社,推动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民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仍然配合国家,没有出现农民运动。中国农民真的了不起。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次被调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生产总值连创新高,支持了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农业与世界逐步接轨 。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抗战时期,受战争赢下,中国人民颠沛流离,大部分人民生活艰难,日常生活难以维持,还要时刻提防和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生存都是问题。红军也极其艰苦环境中坚决抵抗、捍卫国土,吃树皮、吃皮带等,谨梁全民皆兵,老百姓与解放军共同抗敌。

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过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祥空运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

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亏颂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数万次对敌作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穿越90年·图说党史: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早简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陆陵裤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1947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的《关于抗战损失和日本赔偿问题报告》中公布全国军民人口伤亡统计数字如下:平民伤亡9134569人(其中死亡4397504人,负伤4739065人)。全国军民人口伤亡总计达12784974人。此数字不包括台汪卖湾省、东北地区和解放区军民的伤亡数字。

扩展资料:

由于中国连续失去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以至于抗日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只能是以农业时代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对抗工业时代的生产力和战斗力,而不得不承受战场上人员惨重的损失。

这两场战争中国都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主要是精神的胜利、信仰的胜利、民族团结的胜利和东方智慧的胜利,而不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和技术力量,而不是直接的物质上的军事实力。

因为历史的欠账,一再错失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的机遇,在清朝付出累累白银和山河破碎的代价之后,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又付出了累累的白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者拆好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之中”,吃树皮、吃皮带、我们的红军极其艰苦、在那样的环境中坚决抵抗、捍卫国土。全民皆兵老百姓与御袜解放军如同一家人、共同抗敌,今天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也不怕战争。首铅ok

在无食、无衣、无居所的悲惨环境中,保持一颗强烈的复国,抗日的红心。

生活在生死一线 兵荒马乱的年代 那时是艰苦的 很多都对自己前途茫然一片

三、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建设得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早期独立领导经济建设始于中央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首创的第一个具有国家形态的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伏帆,在四周白色包围之中坚强地生长和发展。这个崭新的红色政权,在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陈云、邓子恢、林伯渠、吴亮平、钱之光等一批经济专家的鼎力协助下,从1931年11月7日诞生伊始,到1934年10月中旬红军长征。在中央苏区进行了近三年的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研究和总结中央苏区三年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中某些经济规律的认识,是有所裨益的。

一、稳定的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消备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的首要条件

二、从根据地农村的实际出发,制定苏区经济建设“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的正确方针

三、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奠定坚实的“发展苏区经济的基础”

四、适度发展国营工业。推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管理体制

五、以群众性的股份集资为“轮带”。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集体经济

六、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

七、大力开展对外贸易,是发展苏区国民经济的“枢纽”

八、运用苏区巩固的财政金融体系,保障根据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九、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切实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当年中央苏区创造和积累的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非常丰富和宝贵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和红都瑞金治国安邦、局部执政伟大预演的重要方面,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越过战争的烽烟和岁月的时空。今天重温、审视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仍然是有教益和启示的。

1、正确认识国情。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和人民的支持,独立自主地领导开展经济建设,走上了一条革命和民族的复兴之路。今天,正确认识国情,科学制定国策,仍然是坚持中国特色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前提。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年,中央苏区将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粮食储备和经济基础。当前,“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显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党的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中之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仍须倍加关注。

3、坚持多元经济结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人经济的三位一体的社会经济结构,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区域是“同时并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经济格局仍具重要借鉴意义。当前,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破除体制性障碍,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4、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出台正确的经济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税收、外贸、货币、金融政策,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都是十分重要的。当年中央苏区在这些方面的创造性举措、制度虽然不甚成熟、完备,但弥足珍贵。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今天,只有深化财税、外贸、金融体制改革,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5、切实关注民生。当年,苏维埃中央政府不仅在苏区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拿厅毁,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密切关注广大贫苦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耕牛、种子、资金、吃饭、穿衣、缺盐、看病、小孩上学以及修桥铺路等方面的问题。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一贯宗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苏区优良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的和谐社会建设。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标签说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