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会相克的
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西部的万田乡,素有“西大门”之称,其地历史底蕴深厚,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路径。这里的农业产业发达,尤其是粮食生产。万田乡的大米种植面积广阔,达到13000亩,年产量惊人,总计5200吨,是瑞金市的主要粮食供应地之一。另外,该乡的脐橙种植业也颇具规模,3000亩的种植面积年产量达到300吨,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制种业方面,200亩的产业基地年产量高达7万斤,产值达到30万元,显示出其在农业多元化发展上的实力。
在工业方面,万田乡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钾长石、瓷土、稀土和沙石,积极引进外资和人才,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钾长石开采是其工业的一大亮点,年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超过400万元,显示出其在矿产开采领域的显著成就。此外,乡政府还投资建设了6000多亩的桉树基地,致力于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扩展资料
万田乡位于衢州府城西北,南距城公路里程8公里(直线距离5公里),地属衢州市柯城区,北枕九华乡,南临柯城乡,东接衢江区 云溪乡、浮石乡;西交石梁镇、姜家山乡。
井冈山的稻田多为山泉水灌溉。因山泉水冬暖夏凉,加上山区日照时间短,气温、水温相对较低,所以一年只生产一季稻谷,而适于这种环境种植生长的稻种,只有红米稻了(又称“高山红”)。
我是。
洪湖是革命老区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两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
洪湖跨洪湖市与监利县,东南距长江仅4.0km,系古云梦泽分化解体后的残留湖之一。洪湖雏形始于公元前2500—900年,为东湖与西湖彼此分离,明《嘉靖阳县志》中记载洪湖为“上洪湖和下洪湖”,直到公元前400年湖面迅速扩大,东西湖连成一片,以后曾干涸变成沼泽,19世纪后湖面再次扩大,形成如今的洪湖。
水位25.00mm时,洪湖长23.4km,最大宽20.9km,平均宽14.72km,湖面面积344.4km2,最大水深2.2m,平均水深1.91m,蓄水量6.58×108m3。
洪湖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一个以调蓄为主,兼具灌溉、渔业、航运、供水等多功能的湖泊。
历史上从洪湖以下沿长江(此段又称内荆江)两岸,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汛期江湖相通,洪水茫茫一片。解放后,根据洪湖的地理环境,坚持以治理洪涝灾害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如培修江河堤防,合堤并塆,保障了本地区和武汉三镇的防洪安全,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由于不断围垦,大部分中小湖泊被垦殖为农田,如大同湖、大沙湖已消失。洪湖滨湖大片湖面也被围垦,势必造成蓄控失调。
洪湖是革命老区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两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
洪湖位于湖北省境内,跨洪湖市与监利县,东南距长江仅4.0km,系古云梦泽分化解体后的残留湖之一。洪湖雏形始于公元前2500—900年,为东湖与西湖彼此分离,明《嘉靖阳县志》中记载洪湖为“上洪湖和下洪湖”,直到公元前400年湖面迅速扩大,东西湖连成一片,以后曾干涸变成沼泽,19世纪后湖面再次扩大,形成如今的洪湖。
水位25.00mm时,洪湖长23.4km,最大宽20.9km,平均宽14.72km,湖面面积344.4km2,最大水深2.2m,平均水深1.91m,蓄水量6.58×108m3。
洪湖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一个以调蓄为主,兼具灌溉、渔业、航运、供水等多功能的湖泊。
历史上从洪湖以下沿长江(此段又称内荆江)两岸,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汛期江湖相通,洪水茫茫一片。解放后,根据洪湖的地理环境,坚持以治理洪涝灾害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如培修江河堤防,合堤并塆,保障了本地区和武汉三镇的防洪安全,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由于不断围垦,大部分中小湖泊被垦殖为农田,如大同湖、大沙湖已消失。洪湖滨湖大片湖面也被围垦,势必造成蓄控失调。
梅县历史上的十处名胜风光
梅县历史上的十处名胜风光有歌云:
头塘夜渡 义化巨钟
三角重镇 四驳桥前
五里亭驿 六角神宫
七里径水 八角石泉
九龙山嶂 十甲瓜香
十处名胜风光诠注:
[头塘夜渡]头,一也。江南三乡(现梅江区三角镇三乡村),有处地方叫“头塘”,那里与芹菜洋(现梅江区金山芹黄村)隔河相望。过去,这里没有桥梁,船家在两岸简易码头设木船以渡。每当月明之夜,游人乘船横渡,艄公摇橹,激荡水面,波光粼粼,引发游者情趣,心旷神怡。此景点仍存,但已无船可渡了--都过桥了。
[义化巨钟]义,二也。梅城中心腹地,金山脚下,历来都是府衙、政府要地,扼义化路之首。府衙入门大楼,高高立起,至高处置一钟楼,设四面都可观看的大钟,人们行至该处,都会仰头观看时辰,是为报晓之地。此景点名存但钟已不是当年的钟,钟楼已新建过。现钟楼为梅江区委、区政府办公楼。
[三角重镇]梅城以南四华里处称为“三角地”(现梅江区三角镇),过去那里是集市圩镇,店宇林立,商业繁荣,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热闹盛况,仅次于梅城。三角镇,背依黄沙嶂,面临梅江,山环水绕,堪称梅南胜境。该镇辖地,池塘众多,尤以“新塘”(原称新奄塘)为大,周长1150丈(约合3830米),面积360亩,为当年梅县最大的养殖场,盛产鱼虾。后来改建为“剑英公园”,截其大半,筑起亭台楼阁,蔚为大观。近年,在该塘边沿,建起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梅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与湖水相映成趣,是游览、参观和瞻仰先烈的好去处。此景点仍存,三角镇已与梅城融成一部体了。
[四驳桥前]梅县石扇中和圩附近,有座“四驳桥”,桥虽不宽阔,却是石扇往县城的要道。到石扇游览,可往“中将水库”(以肖向荣中将之誉命名)及“精一寒舍”(1931年任梅县县长的彭精一先生所建造的精美住宅)等处参观,可鉴石扇人文伟迹。此景点仍存。
[五里亭驿]离梅城五华里的城北(现梅江区城北镇)一处集市。旧时,官员坐轿或骑马来嘉应州任官或巡视,经由江西过相公亭抵该处驿站(今称接待站)驻足。申报府衙后,州官、知县前往驿站迎接。后人称此处为五里亭。此景点名存实亡。
[六角神宫]城东(现梅县城东镇)石子岭瓜岭山下,建有“海瑞岳母墓”,后人为纪念“海青天”孝敬岳母之贤,在该处建起六宝莲灯式的凉亭,状似神宫,以凭吊瞻仰。人们称这一带为神宫前。此景点仍存。
[七里径水]梅西水流,汹涌澎湃,直奔程江。大坪与程江长滩山间,有处七里径。旧时,国民党政府曾派土专家到此处勘测,绘制建造拦河水闸以蓄水发电之蓝图,终因资金匮乏,未能实现,解放后,人民政府号召大建小水电站之时,政府拨款,投入后兴建,遂成斯举。安装机组,利用水流发电成功。自此,七里径山间一带的山村,改变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夜间,灯光照亮了整个山村,千树万树“银”花开,又是一景。此景点因兴建电站,名存实亡。
[八角石泉]在东郊岗子上(现江北东山大道附近)大墓岌坡下凉亭塘东北岸处,有一个十平方米的湖,奇怪的是,湖穴虽小,地下泉水汩汩涌出,水质纯净,清甜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人把湖周围用水泥封好,筑上八角形的栏杆,人们称之“八角井”,名闻遐迩。此景点仍存,泉水却不是当年的泉水了。
[九龙山嶂]梅县梅南(现梅县梅南镇)有座大山,称为九龙嶂。那里山峦起伏,怪石嶙峋。山峰高处,有一垭口,是通往丰顺的要塞。整个山峰,是通往丰顺潮汕地区的屏障,为军事要地。梅南九龙嶂山奇水秀,那里曾留下红军的足迹,是一处革命圣地,值得人们观光和追忆。目前,此景点正加大力度开发中,有望成为梅县的旅游胜地。
[十里瓜香]梅城西郊有处称为十甲尾(现梅城江北广梅路、梅州大道附近)的地方。过去,那里的农民在农田中广种青瓜,远近闻名。产出的青瓜,皮薄肉嫩,甜脆可口,成为当地之土特产,众口皆碑,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该景点因城市发展,良田既湮没于高楼,青瓜无从种植。
[万秋楼]万秋楼位于梅县新城办事处富贵居委夏屋,建于公元一九三0年,是世代旅居马来西亚华侨夏先生所建,厦 万秋楼夜景先生名以澄、字万秋。当时,夏万秋重生在马来西亚聘请一名专家找到大贮量锡矿而发家后,为荣宗耀祖,在祖家建屋取名万秋楼。
整座楼宇结构完整, 揉中西建筑款式于一体, 既有西式的尖屋顶大钟楼, 又有中式客家的围龙屋, 真是中西合璧, 富丽堂皇。从楼宇的平面图上看, 从主建筑的高大门楼, 进入下厅, 中堂, 上厅, 直贯围龙屋上, 象一个多了两个短竖的 “中”字,以 “中”字的长竖为中轴线, 隔着天蟛的左右两旁是两廊, 两廊的上下端有小门通左右横屋, 横屋后边又建有两杠, 在中轴线的顶端, 划一弧线, 连接主楼旁的两杠, 再加上广阔的禾坪, 外门楼等等, 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
该楼是由厚实的墙体和百余根直径1.2尺, 长有丈余的花岗石圆柱作骨架, 石柱的底座和顶端配有花卉或各种浮雕图案, 衬托着用石米批荡的墙体, 使整座建筑浑然一体, 庄严典雅。
楼内设施也很讲究, 如地板磨光, 彩图; 屋檐的绘画, 浮雕等等, 更使人赞美。
楼内的大门, 小门, 光窗及主楼的骑楼, 走廊都设铁拉闸防护, 天井上空更有 “防盗网”的设施。
厅堂室内, 更是清一色的红木家具, 豪华的灯饰, 洁白的瓷盆, 再加上奇形怪状的 “哈哈镜”, 万秋楼在当年, 确是名噪一时。
万秋楼建成后,夏万秋先生只回来过一次。获悉夏先生回国消息后报纸报导《华侨巨子夏万秋昨日抵梅》,因当时社会动荡,怕被“调海参”(意抓人质),只在万秋楼过了一天的夏先生立即返回马来西亚,以后万秋楼因夏先生无后代在家,一直处于空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