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的竞争,我国农业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外国内两种资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尽可能地选择错位竞争战略,克服我国农业成本价格竞争劣势。
二是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在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转型升级、渔业养殖布局结构调整、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种植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三是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四是要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是基础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难题,都需要财政的有力支持。
五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科学地利用农业稀缺资源和有效地配置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另外,要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
农业领域的供给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避免土地掠夺式经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者离开农业、农村;为农民工到城镇就业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从而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能够减轻国内耕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压力,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次结构调整的主体是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即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是商品农产品供给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而结构调整的任务也隐含着进一步促进这些主体的发展,提高其发展的质量,这也是结构调整的内涵之一——农业生产的主体结构,即通过主体结构的改变推动供给结构的改变。
第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根据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确保稻谷、小麦等口粮的生产,既要保耕地,又要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给包括粮食最低保护价格的改革以及现有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近年来,粮食领域出现了“三量齐增”的现象,即产量增、进口量增、储存量增,这是由于最低保护价政策和收储政策相互交织而导致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没有正确运用这两个政策工具的结果。因此,让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和让粮食储备回归市场是这次改革的中心任务。
一、全力抓好国内粮食稳产保供
注重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抓住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育种创新,提升粮食产能。
去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远高于世界公认的安全标准。
中国立足于自身资源,成功解决了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
二、积极推进农业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农业南南合作、多边双边粮食援助等,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平。
中国是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捐资最多、派出专家最多的国家。
三、加强中美合作
中美都是农业大国,应在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去年以来,中美两国农业部门的互动良好,双方在工作层面就加强粮食安全开展合作沟通,未来还在相关政策协调、技术合作、人员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积极进展的项目意向。
这将为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和农产品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也有利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提高粮食价格提升粮食产量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央国务院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重要性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最为中央的文件之一,如今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了三农(农村、农民、农业)的专有问题名词,说明了三农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首位度。
而且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本年度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指导和发展方向,因而引起了亿万农民的关注,今年的一号文件在2月公布,首先关注的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继续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
二、农民迎来利好,保证农民种粮挣钱得利
稳产保供就要提到粮食生产安全问题,那么今年的粮食问题有哪些?粮食的利好政策有哪些呢?
第一、稳定粮食产量,保护耕地红线
在粮食生产上,国家要求2023年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了达成目标,要求各省市都要稳住耕地面积、主攻土地单产、力争多增产。因而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保护耕地安全,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措施。
第二、要保证农民种粮挣钱得利
⑴在产量上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并且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⑵在价格上,中央明确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在政策补贴上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
(3)除此外,为了减少农民种粮损失和风险,继续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同时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厉惩处“割青毁粮”等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粮食价格对于农民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近些年来粮食价格的“稳定”导致农民种地赔钱,农民的种地意愿持续走低,从而让无数的良田无人耕种而撂荒。而想要保障粮食安全,就必须鼓励农民多种地,提高农民收益才能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保证农民种田有利可图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三、提高粮食价格,让种地赚大钱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人们整天说一斤粮食的价格买不来一瓶纯净水,这是作为农民的悲哀,农业产值的连年下滑看似我们的工业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却牺牲了农民、农业的发展。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农村人才大量的流失,不仅仅是种地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从事农业产业链的人才也是大幅度缺失,本土化、在地化人才的创造力被大幅度削减,造成了乡村的衰退于落后。
如今农村种地的人均年龄早已超过了55岁,很多60岁、70岁的老农民成了种粮的主力军。因而很多人都担心当这些人干不动了,未来谁种地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粮食价格,让农民从种粮中受益,而不是整天担心赔钱的问题。
因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提高粮食价格,提高粮食产量,让农民种粮挣钱得利,是吸引年轻人返乡种地的唯一选择,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砝码。
然而,在当前环境下,农村教育、医疗、治安、养老、收入以及公共基础都远远落后于城市,想要留住种地的年轻人,就如2023年一号文件的主题一样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才是根本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