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饲管技术
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将提高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几项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雏期:本期主要是培育出健康的种公雏。由于选种等因素的影响,种公雏开始会比母雏体型小一些,因此,在育雏期必须精心饲养,才能使其成活率得到保证,才不致影响以后的公母比例。
1.在育雏期采取公母分饲:这样不但育雏期能对种公鸡进行细致的管理,而且以后更能有效控制公鸡的体重。
2.饲养管理方法与母雏相同:饲料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灵活计算。在1~7日龄,把料通过料盘喂给,1周后使用料桶,其高度应当根据公雏背的高度随时进行调整。
3.正确断喙:断喙日龄一般控制在6~8日龄。需要注意:种公鸡的断喙一定要准确,切长切短都会严重影响到以后配种的抓鸡能力,从而严重影响其种用潜力的发挥。断喙的标准是,从鼻孔边缘到断处应为2毫米。断喙前后应当添加饲喂一些多维素,以减少应激。
4.提早限饲:为更好控制公鸡的体重,可从4周龄开始对种公鸡实施限饲方案。实践证明,这样不但减轻了应激,而且能良好地把公鸡体重在混群前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140%。
5.严把育雏期末的第一次选择关:在育雏期末,应当选择健康无病,活力充沛,腿、脚、脚趾挺直,背宽胸阔的公鸡留作种用。
土鸡养殖的放养训练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应从幼雏阶段开始进行。在舍内饲养4周后,雏鸡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应将鸡群转移到有草地和围栏的场地进行散养,以训练鸡群对人类声音的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鸡群应学会寻找饲料和捕食牧草,约4至6周后,雏鸡已形成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当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放养的基本条件。此时,应将鸡群放养至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进行自然生态饲养。鸡群在开阔的山野中自由活动,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和嫩草,充分展示其自然习性。
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但同时也面临较大的疾病风险。为了保障生态鸡的健康成长,必须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从出雏的第一天起,应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根据兽医指导,定期进行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需注意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确保生态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