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既是一种名贵药材,又可制作高级菜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近几年来养蝎逐渐成为特养的热门,但许多养蝎者由于对养蝎技术掌握得不好,以致效益不高。要养好蝎子,应掌握如下一些技巧。 1.就近引种 远距离引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2.避免惊吓 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3.食物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4.孕期护理 蝎子一般在7~8月间产仔,如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产仔而流产,产出的小蝎也会被公蝎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蝎。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5.产期护理 孕蝎产仔后,小蝎要爬到母蝎背上呆4~6天才能下来自己走动,小蝎不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是很难生存几天的。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6.幼蝎的饲养 小蝎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后,食欲大增,一天要吃一只小昆虫。而幼蝎捕食能力差,体力不如作为饲料的大黄粉虫等昆虫,而无法刺死昆虫,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7.防逃措施 蝎子不能飞,但极善爬行。因此,无论是盆养、箱养,还是池养、架养,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有机可逃。 8.蝎子的呼吸器官和生殖系统均在身体下部,因而最怕水浸。蝎窝下绝对不能有水沟水窝。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4~5天就要换一次新水。如长期让蝎子饮变质的水,蝎子会得病而死。 9.蝎子有毒,敌害不多。但最可怕的是老鼠,夏天老鼠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冬天蝎子冬眠无防卫能力,容易被老鼠吃掉,很难防范,因此,防鼠害工作一定要做好
蝎子饲养
1 掌握蝎子关键习性
它昼伏夜出,喜潮怕湿,喜阳怕光,爱钻缝隙,吃食在潮湿处,休息在干燥处,蝎窝最好建成下湿上干的特殊环境。
2 保持全理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临产母蝎不超过600只,2~3龄蝎8000只以下,4~6龄蝎4000只以下。
3 注意饲料多样搭配
周年所需食昆虫10余种。各类昆虫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还需喂一些水果类植物,以充分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如发现有脱皮困难而死者,应在饲料中添加脱氨酸等药物。
4 及时采取龄蝎分养
同一窝繁殖的幼蝎生长差异很大,个体大而健壮的容易吃掉体弱的。初养者可在蝎池隔墙下部建管道,内径0.5~1cm,可使大小蝎自动分离。无管道池要经常观察,及时分养,始终保持规格一致。
5 严格控制温湿度
蝎子属低等的变温动物。为提高养蝎效益,应采取恒温养殖。实践证明最适宜它们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C~38°C,空气温度应控制在65%~85%之间。
6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
每天定时观察蝎子活动情况,对伤弱病死蝎要及时诊诒处理,定期对蝎窝进行卫生清理消毒(产仔期与脱皮期除外),为它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7 公母适宜搭配
一般为一公二母,最多不超过一公三母。在孕蝎产仔期应把公蝎捉出另池饲养,以免扰乱孕蝎产仔或咬食仔蝎,等孕蝎产完仔大小分离后再将公蝎放回母蝎池内,让它们自由交配为下胎打好基础。
8 生态化养蝎
花园式生态化养蝎法,就是以蝎子与鳖虫所需的生活方式基本相仿为依据而混养成功的。创造了在同一池内地鳖虫在下层,蝎子居上层,池中种有花草盆景、保持大自然的气息,池棚顶用薄膜使日光进入池内转化为热能,阳光中紫外线能杀灭窝池内有害微生物,夜间(人工)燃料加温达到恒温的最佳生态环境。平常只需用糠麸蝈地鳖,井水浇花草,蝎子随时可自由上食花草盆中昆虫,下食地鳖与米虫,达到食物丰富营养全面,自由选食的最佳境界。该养蝎法简便、实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