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地选择 桂花在平原、丘陵和山地均可以栽植。“若移栽,须择高阜”。在丘陵低山种植桂花,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很有利于桂花的生长,以5°~1 5°角的缓坡地最为理想。在平地栽植桂花,应该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呈酸性或微酸性的地方。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植园地,因为桂花栽植后的生长发育和开花情况.与所栽植地块的土壤性状,关系极大。 二、整地 在园地选定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细致严格的整地和土壤改良,使园地土壤得以深耕和熟化。整地应尽早进行,充分发挥土壤的蓄水保墒作用,保证栽植工作的及时进行。一般来说,整地宜在栽植前3个月进行。整地方法则因地区、坡度、土壤条件和地面情况不同而异。在荒山草坡,应先清除灌木丛和宿根杂草,平整好起伏不平的小地形,然后再进行整地。在丘陵山地,若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时,可作水平带状整地;若坡度较大,则要采取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 三、栽植季节、密度和方法 桂花主根不明显,侧根和须根均很发达,是一种耐移植和栽植成活率高的园林树种。除了炎夏季节和寒冬季节以外,其他时间均可栽植。但无论何时栽植,桂花树苗需带有完整的土球并作适当的修剪。桂花的栽植密度,要根据其栽培目的、品种性状和立地条件而定。总的来说,作为观赏的园林树种,其密度要比采收桂花的经济树种密一些,大面积成观赏林栽植时,通常株行距为2.5米×2.5米,作为经济树种的栽植密度为4米×4米。 栽植桂花树常采用穴植法。起苗前,先把栽植穴挖好.穴的直径较苗木根部所带的土球大O.5~0.6米,以便栽植时在土球周围的土捣实,使土球与穴土紧密结合。穴的深度比苗木所带土球的岛度大0.2~O.3米。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以便填土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挖好穴后,最好施人基肥。基肥之上,再填入10厘米左右厚的泥土,使基肥不与土球直接接触,防止烧根。栽植时,将桂花苗安放在事先挖好的栽植穴内,把拢冠的草绳剪除,调好观赏面,使树体直立,填入少量表土固定土球。然后剪开绑扎材料,填人表土。填至一半时,用粗木棒将土球四周夯实。再继续填人心土,覆土比原土球高0.1~O.2米为宜。如果植株较高大,定植时需要用木桩支撑固定。苗木定植后,围土筑埂.并及时浇透水,至不再下渗为度。桂花苗栽好后,还应实行适当的修剪。 四、林地间作 丘陵山区的桂花园.在栽植后的头几年,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并促进桂花幼林的生长,应尽可能地在幼林行间实行各种间作。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增加经济收入,又能在管理作物的同时抚育桂花幼林。与桂花问作的农作物种类,应选豆科或其他矮秆作物。这是因为豆科植物有根瘤固氮菌,能固定土壤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肥力。有些作物收获后.其秸秆也可充作肥料,埋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而高秆作物,如棉花和玉米,由于它们会影响林地通风透光.消耗大量肥料,同时还会引起桂花病虫危害,不利于桂花生长,故不宜用来间作。林农间作一般可进行2~3年。间种时,作物与桂花苗木行间,应保持至少0.5米的距离.以免间作物与桂花幼树争夺肥水和光照。对林地应经常进行松土和除草,使其始终保持干净无草和土质松软状态。进行林农间作,也可考虑间作绿肥,达到以肥养地的目的。 五、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就是将要繁殖的植株体一部分接在另一种植株的茎或根上使两者结合成为一体.形成一个独立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通过嫁接繁殖所产生的植株体称为“嫁接苗”供嫁接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嫁接苗与其它营养繁殖苗不同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另一种植株的根系.而承受接穗的带根植株部分称为“砧木”。用枝茎做接穗的称为“枝接”.用芽做接穗的称为“芽接”。 嫁接繁殖是桂花育苗生产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除具有一般营养繁殖的优点外.还具有其它营养繁殖所无法起到的作甩保持植株品质的优良特性.提高观赏价值.增加抗性和适应性.提早开花结果.克服不易繁殖现象.扩大繁殖系数.恢复树势救治创伤.补充缺枝.更新品种。 嫁接成活的原理桂花嫁接成活的前提,主要取决于砧木和接穗的亲缘关系远近及亲和力以及双方形成层细胞的再生能力。当两者嫁接后.形成层的薄壁细胞进行分裂.形成愈合组织.并逐渐分化形成输导组织当砧木和接穗输导组织互相连通后.使得水分养分得以输导.能够维持水分平衡时才能表明嫁接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长成一个新的植株。在技术措施上.除了根据树种遗传特性考虑亲合力外嫁接成活的主要关键在于:接穗与砧木之间形成层紧密结合结台面愈大 接触面平滑.各部分嫁接时对齐、贴紧捆紧才愈易成活,一般说来.砧木和接穗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强。在属与属间种与种间品种与品种问同品种嫁接亲和力最强.种间次之属问再次。一般砧木以选择2年生的实生苗最好。接穗以树冠的外围发育健壮、芽饱满的1年生枝条较好。枝接一般在春季3~4月份进行芽接般在夏秋季6~9月份进行。北方地区一般以3月20日至4月10日左右为最好因为此时树液开始流动.细胞分裂活跃.嫁接后接口愈台快容易成活。 资料来源传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