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盐碱地如何治理?
盐碱地的土壤本身原先是不含盐碱的,盐碱地的土壤含盐碱是因为这片土地以下的地下水溶解着盐碱,在水份蒸发时,水份变成水蒸汽飞走了,留下了盐碱成分在土壤里,地下的水份继续上升带出盐分,继续蒸发后留下盐分在土壤里,这样越聚越多,土壤盐分含量过多就成了盐碱地了。
我们在生产队时期就治理过盐碱地,而且很成功,我们队里的几百亩盐碱地让我们治理成良田,至今都是肥沃的。
治理盐碱地首先是在盐碱地上挖条田沟,就是每隔五十米挖一条上宽一米五下宽六十厘米深一米的四五百米长沟,这样就减少了水蒸发把盐分带到地面的含量。在条田里用拖拉机拉着开沟犁深翻,深翻要超过四十厘米,疏松土壤,切断土壤中水份上升的毛细管道,深耕时最好要配合秸秆还田,把植物和草的秸秆切碎翻入土层下,越多越好,这些秸秆就能拦截盐分的上升,秸秆腐烂后变成腐植质,即能拦截盐碱,又能改良土壤肥沃土地。
这样每年开春多加秸秆深翻一次,盐碱地就能逐渐好转,在改良盐碱地时最好多施农家肥不要施化肥,如浇水要浇河水坑塘水,不要浇地下水,几年之后,盐碱地就会彻底改变。
改良后的盐碱地变成良田,也要坚持深耕深翻加施秸秆农家肥,土壤就不会蜕变回盐碱地。
我和我的社员们就是这样治理盐碱地的。
我是老杨,曾经的生产队队长。
什么是盐碱地,主要表现特征有哪些?个人见解:现在的盐碱地并不多见了,我们主要使用的化肥:如尿素、复合肥等都是酸性的,化肥使用过多,土壤应该是偏酸的。
所谓盐碱地就是土壤严重偏碱。主要表现特征:1、地表发白、2、若是大棚,室内土壤则发绿、黑。
盐碱地对小麦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哪些?说的简单一点,可使作物长势不好。苗弱、茎秆瘦弱、不容易扎根、促使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若遇到大风,很容易刮倒。
如果是大棚,该室内地表发绿,可促使作物土传病的频发,易出现烂根死苗等现象。
造成土壤盐碱化的“元凶”有哪些?主要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那么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就很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可以随雨水的冲刷,渗到土壤下层或流走,这就是所谓的“脱盐”季节。
那么在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毛细管,水分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就是所谓的“返盐”季节。
二、地里条件。其实地形部位的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说白了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的关系。
三、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四、河流和海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河流以及渠道两旁的土地,都会因为河水的侧渗而使地下水位的抬高,促使积盐。
五、耕作管理不当。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从而导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形成积盐现象。
使原来好的土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碱化”。
对于盐碱地,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可快速治理?对于盐碱地的治理,简单说几个:
一、洗盐。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中的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土壤表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处。
二、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洗。
三、适时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中的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反盐的作用。
四、种植耐盐碱作物。我们现在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抗盐碱都不强,一般其它根系粗壮的作物会好点儿。
五、、增施有机肥,合理的用化肥。第五点我要简单详细的说一下:
改良盐碱地最快的办法就是使用有机肥,说白了就是土粪。
多施农家肥,像农作物的秸秆肥、腐熟的牛、羊、鸡、鸭、猪等家畜的粪。可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通透性。
一亩地需要的有机肥为多少?一亩地一般用湿的土粪5000~6000斤左右,干粪2000斤左右,有专门卖干/湿:牛、羊、鸭、鸡、猪粪的。
说白了,想治理好盐碱地,就是上有机肥(土粪),如果土壤已经出现盐碱化,这样的粪量可有效维持4年左右的效果。
盐碱地种植小麦前有哪些注意的?说的简单一点:盐碱地种植小麦,播种前先把有机肥(土粪)和复合肥(复合肥不能同时上太多)撒上,然后在耙地,耙好地之后就可以种植小麦了。
关于盐碱地的讲解就说这么多,若有不足或其他问题,可在评论区内讨论、学习。
关注稻麦巴巴头条号,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首发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