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油茶菌核性根腐病在油茶苗上发生普遍,本文介绍了其症状、发病原因,阐述了该病发生的条件,提出了有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根腐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高达4~6m,矮的2~3m,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喜欢生长在海拔800m以下低山丘陵地区,坡度25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4~21℃,年降雨量800~2000mm,无霜期200~360d的条件范围内,一般都能生长、开花、结果,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的特点。油茶树一年种植百年受益,有“绿色油库”之称。
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又叫白绢病、霉根病。在油茶苗上发生普遍而且比较严重,主要危害嫁接后的一年生苗,发病时整株苗木枯萎,出现成片死亡现象。成为培育油茶苗时影响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病除危害油茶苗外,还危害马尾松、桂花、杉木等许多树种的苗木,在我们这里今年的桂花苗就出现了大量的危害现象,造成苗木死亡,我们通过采取一些确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防治效果。
一、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开始病株出现褐色,并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在土壤表面形成白色绢丝的膜层,以后逐渐形成白色小颗粒,后可扩大成油菜籽状,这是病菌的菌核,也是白绢病症状的主要识别点。病部皮层腐朽、枯萎,甚至死亡。
二、致病原因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无性世代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病部出现的菌丝体开始白色,后带褐色,可长出担子和但孢子,菌丝密集在一起形成菌核。
三、发病过程
病菌主要由菌核在土壤里或病株组织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
在次年温度适宜时萌发,产生白色绢丝状物,长出新的菌丝体,侵害苗木。病菌以菌丝在土中蔓延,也可借雨水、流水以及田间操作而传播。
四、发病条件
该病在6—7月高温季节容易发病,最适温度约30°c,在ph5.9时,最宜于繁殖。土壤湿度和性质,对病害发生有直接影响。通常在湿度较大、排水不良的圃地,发病率高。土壤有机质丰富,含氮量高的圃地,病害很少发生。而贫瘠的土壤,尤其是缺肥苗床,苗木生长不良,则发病严重。在酸性至中性ph5-7土壤中病害发生多,而在碱性土壤发病则少。土壤粘重板结的地区,发病率也高。
因此油茶苗往往是嫁接后还在盖住薄膜时发生此病,此时外面温度高,薄膜里湿度大,如果苗圃排水不良,防病措施不力,病害严重,甚至出现成片死苗。另外,在种过易感病植物的地方育苗,也易发病。
五、防治方法
1.圃地选择
本病是在土壤中传播的病害,因此在选择圃地时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育苗,平地要做高床,挖好排水沟。避免在熟土上育苗,尤其不能在种过感病植株的圃地里育苗,或者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圃地准备
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促进有益的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消灭部分的致病菌。播种前用硫酸铜液或石灰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
3.育好砧苗
保管好种子,不让种子发生腐烂,砧木不带菌入圃。
4.物理控制
及时拔除病株和清除附近带菌的土,控制传播。开排水沟,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5.化学防治
拆除保湿罩后,及时喷根腐灵等药剂预防。发病初期,用1%硫酸铜液浇灌苗根,以防止病害继续蔓延,或用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以抑制病菌生长,也有良好的效果。发病时在苗圃土面上撒施五氯硝基苯,每亩用量2~5斤,并轻松土使药混入土中,最好10~15d再撒一次,或用多菌灵、根腐灵防治。在发病迹地上,每亩施用石灰100斤,可以减轻下一季度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