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肉桂的概述
《本经》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树皮。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多在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桂通等。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切片或研末,生用。
和桂枝是同种植物,桂枝是当年生的嫩枝,肉桂用的是树干的皮,靠近地面的皮压成板叫桂板,树枝的皮叫官桂、桂通、桂尔通、筒桂,树干的皮叫企边桂,也是最好的。越南的比广西的好。肉桂去掉表面的栓皮叫桂心。
中药肉桂的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中药肉桂的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1.补火助阳,通过补命门之火,用于温助全身阳气,也用于阳虚诸证,常与附子相须为用,附子与肉桂在补火助阳方面的区别:心肾阳气衰败时,附子有明显的作用,肉桂无,故亡阳证用附子;肉桂长于引火归原(肾阳虚引起的虚阳上泛,出现真寒假热的补阳作用),但附子也同样有较好效果。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脾肾阳衰证,肉桂辛热纯阳,能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的要药。常与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温补肝肾药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脾肾阳衰者,配附子、干姜、白术等以温补脾肾。若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热下寒者,可用以引火归元。
2.散寒止痛,包括温中,与附子比,附子还表现出袪风湿,故风湿痹证常用,肉桂和桂枝一样,长于入血分,能温通血脉,故很多寒凝血瘀的方中用肉桂温通经脉,肉桂强于桂枝,肉桂可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的生长,补气血的方中,加点肉桂,有利于补虚药阳生阴长,利于补血。用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腰痛,以及血分有寒之瘀滞经闭、痛经等。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证均可应用。可单用研末冲服,或配伍其它散寒止痛药;血分有寒,血行不畅者,并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经的药物。
3.温通血脉,用于阴疽及气血虚寒、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等外科疾患。用之能散寒温阳,通畅气血。阴疽,可配熟地、鹿角胶、麻黄等,如阳和汤。气血虚者,配黄芪、当归等,如托里黄芪汤。
中药肉桂的作用(药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乙酸桂皮酯等。此外尚含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较高。具有抗溃疡、镇痛、镇静、抗惊厥、解热、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升白细胞、抗放射、抗菌等作用。
1.本品含挥发油,称为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乙酸丙苯酯等;此外,尚含粘液质、鞣质等。本品水煎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循环、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素再生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和尿醛固酮量,增加尿量,显著增高纹状体及下丘脑的脑啡肽含量,能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内膜的高血压损害。在体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惊厥等作用。桂皮醛及桂皮酸钠可使家兔的白细胞增加。桂皮油对胃粘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通过刺激嗅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机能,能促进肠运动,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肉桂水提物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绵羊红细胞致敏小鼠的抗体产生量,能降低幼鼠脾重,能抑制补体免疫溶血反应(体外)。桂皮醛及桂皮酸钠可使家兔的白细胞增加。桂皮油可引起子宫充血。桂皮油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抑制作用。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出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肉桂药材有企边桂、板桂、桂通、桂心等多种。企边桂,为剥取生长十多年的肉桂树树干皮,经夹在木制凹凸板内晒干而成,呈长片状。板桂,又称桂楠,为剥取老年肉桂树干皮,夹在桂夹内,晒至七成干时取出,阴干而成,呈板片状。桂通又称官桂、桂尔通、条桂、筒桂,为栽培5~6年肉桂幼树干皮或粗枝皮,剥下后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而成,呈圆筒形或半槽状。桂心,即加工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企边桂香气较浓烈,油性大,质量为好。
中药肉桂的应用
1.用于阳虚证。本品辛甘大热,补火助阳,有类似于附子温补肾阳,温运脾阳和温助心阳的作用,为补火助阳要药,适用于肾脾心等多种阳虚证。并常与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补火助阳之功。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夜尿频多、阳萎宫寒、滑精早泄,常与温补肾阳药配伍,如《景岳全书》右归丸,以之与附子、鹿角胶、菟丝子等药同用。治脾肾阳虚的四肢逆冷,食少神疲、大便稀溏,常与温脾补肾药配伍,如《三因方》桂附理中汤,以之与附子、人参、白术等药同用。治心阳不足,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常与附子、人参、黄芪、薤白等温阳补气宽胸药配伍。
2.用于里寒证及寒凝疼痛证。本品辛甘大热,善入血分温通经脉,运行气血,消除瘀阻,又能散寒止痛,故为治寒凝诸痛之良药。对于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及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之证,本品能散寒止痛,可单用,如《圣惠方》以本品研末,酒煎服;也可与附子、干姜、高良姜等散寒止痛药或川芎、郁金、丹参等活血止痛药配伍。治风寒湿痹,或寒邪偏盛的痛痹,本品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祛风湿、补肝肾药配伍。治寒疝腹痛,本品也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常与小茴香、吴茱萸、乌药等温里散寒药,行气止痛药配伍。对于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或其他寒凝血瘀证,本品则能温通血脉,促进血行,并能散寒止痛,宜与川芎、当归等活血祛瘀,温经散寒止痛药同用。
3.肉桂能温运阳气,有鼓舞气血生长的功能。若久病体虚,气血不足的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其与人参、当归等益气补血药配伍,能增加补气补血之功。若治气血虚寒,疮痈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本品散寒通阳,促进气血生长,有利于疮疡溃散和愈合,常与黄芪、当归等补气血药同用。
肉桂与附子比较:1、均可补火助阳,相须为用,附子能回阳救逆,肉桂次要;2、均可散寒止痛,广泛用于各种受寒的疼痛证,但附子可袪风湿止痛,肉桂长于入血分。
中药肉桂的用法用量
1~4.5g,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不可久煎,甚至不入汤剂,因其芳香挥发。
中药肉桂的使用注意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因入血分,动血;辛热,耗阴,故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忌用;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同用(十九畏)。十九畏提到的是官桂,此处肉桂也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