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这一主张最早的是见于1922年吴觉农所著的《中华农学会报》“茶树原产地”一文,吴指出“中国有几千年的茶业历史,为全世界需茶的产地,……,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是茶的原产地”。他从中国2700多年前的神农氏将茶作药品用,历代茶树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以及现代对茶树分布状况的考察,提出了茶树原产于中国的理由。1949年以来,随着种质资源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更充实了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论据。
1.中国是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早在秦汉时所成的词书《尔雅·释木篇》中就称:“贾,苦荼也”。在我国唐朝以前荼即为茶。在《礼记·地官》中记载,“掌荼”和“聚荼”,意即供丧事之用。可知在2000多年前茶叶就作为祭品被人们利用了。
公元前130年左右,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所记载的“舛”、“沱”,即是指的粗茶和细茶,说明茶叶在药物名录中已载明。
公元前59年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之说,这是指煮茶和买茶。表明茶叶在当时已是较为普遍的商品。
276—324年晋人郭璞注释《尔雅》中的“贾”、“苦荼”时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饮用植物。唐代,将茶作饮料,开始普及于长江南北。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名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大历遂多,建中(780)以后盛矣”。据唐·陆羽(728—804)《茶经》载,唐代已有7个茶区,有了大规模的茶园。宋朝时,茶树已分布到淮河流域和秦岭以南各省。据脱脱所撰《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时35个州,南宋时66个州产茶,茶业已成为当时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项目了。
2.中国西南部山茶属植物最多
全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个属380多个种,其中我国有15个属260余种。云南、广西、广东、贵州25°N线两侧又是山茶科和山茶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这里最常见的与茶树混生的同属植物有山茶、茶梅、油茶、红花油茶、金花茶、白毛红山茶、厚短蕊茶以及同科的舟柄茶、大头茶、杨桐、柃木、木荷等。在一个区域集中这么多同科同属植物,是茶树原产地植物区系的重要标志。
3.中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宋子安(1130—1200)《东溪试茶录》也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可见,我国早在1200多年前就已发现野生大茶树了。现在中国已在1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m以上的大茶树就有20多处。如1981年在龙陵县发现的一株“老茶”,树干直径达123cm;1983年在镇沅县千家寨发现了约350hm2的野生大茶树群落,其中的千家寨1号树高25.6m、干径1.2m,千家寨2号高19.5m、干径1.02m;2002年又在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发现了野生大茶树群落,这些可谓是世界野生大茶树之最了。
4.中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亮等对15份栽培品种和24份野生茶树的DNA采用RAPD分析表明,中国茶树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内和种间分别达到94.2%和95.4%,遗传距离在0.16~0.62间,比日本、韩国、印度和肯尼亚的茶树丰富。
5.中国云南茶组植物的种最多,变型最丰富,与山茶科植物亲缘关系最近
中国科技工作者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20多年的考察、鉴定研究并结合云南地质变迁史分析,证明云南是茶树起源中心。
(1)茶树在系统发育上具有从原始的形态结构到进化的次生形态结构的各种类型,形成了连续性变异,如树型、高度、叶片形态、花器官构造等。1984年中国张宏达在他分类的37个种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1个种2个变种,占茶种总数的82.5%;即使按照闽天禄所归并后的12个种6个变种,云南也有8个种6个变种,占77.8%。至于变型不下一二百个。在一个区域内集中这么多茶树的种和变型,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云南地理环境较特殊,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素有“植物王国”之称。云南东南部和南部地层基质古老,地形复杂,历史上没有或很少发生过冰川侵袭,是许多古老植物的发源地,如木兰科,全世界有12属250种,云南就有8属50多种,再有八角科、五味子科、樟科、金梅科等,在云南都有很多种,它们在植被组群中至今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树的原产地是印度”?如果要反驳它,真的可以有1000000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