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茶油品牌 供应商 营销展会 代理加盟 茶油收购
首页> 苗木百科> 详情

榕树盆景如何在家里养?

绿色山茶油 2021-08-03 12:16 编辑:niming 3662阅读

榕树盆景在家里养的方法如下: 1。盆土:榕树盆景与一般娇弱的室内植物不一样,它生性顽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选择一般的土壤来进行栽培即可,有条件的童鞋,也可以选择砂质土 壤混合煤炭渣。  2.光照:榕树是喜阳的植物。无光便掉黄叶,如果长期处于阴暗处,不见光,容易造成盆景掉黄叶,严重的话直接造成植株死亡。养殖榕树盆景的童鞋, 可以将榕树盆景放置在阳光充足、透气通风的地方。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榕树是喜阳植物,但日照情况也需要根据季节来进行调整,盛夏阳光强烈, 应该适当的避开烈日日晒,以保证榕树盆景正常的生长。  3.温度:榕树属于南方植物,想要榕树盆景健康的生长,要保证榕树的生长温差不能相差过大,当温差10度时容易造成榕树掉叶甚至死亡。温度在5℃左 右时,搬置室内向阳暖和处保暖,以防冻坏。冬季盆土宜偏干。 秋末初冬,当夜间最低温度降至6一7℃时,应移入室内向阳处越冬,冬季室温以不低于5 ℃为宜。  4.浇水:榕树盆景因为是选择浅盆种植,避免过多的浇水导致积水引起榕树根部腐烂。一般可以根据“见干见湿”的原则来进行浇水。盆土选择砂质土壤的 童鞋,在浇水时可以适当的多浇些水,砂质土壤透气性较粘性土壤高,因此选择粘性土壤的童鞋,在浇水时就要避免浇太多的水,水多容易造成榕树盆 景根系腐烂。浇水方法:先从叶面开始进行喷水,接着往根部彻底的浇透,避免出现浇半干的现象,即盆面干,盆内干的现象。夏天要适当的给盆景多 浇些水,冬天则少浇水。  5.施肥:榕树成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夏天和秋天是榕树的生长期,需要养料较多,建议每个月进行施肥一次。采用腐熟的饼肥水。冬 季可以少施肥。不施肥也是没关系的。施肥时注意沿花盆边将肥埋入土中,施肥后立即浇水。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  6.修剪:榕树盆景耐修剪。想要榕树盆景美美的,就要适时地进行修剪,最适宜修剪的季节是早春,平时养护过程中也可适当的对新生枝条进行修剪。根 据你喜欢的形状来修整。可以大大的提高它的观赏价值哦。 7.换盆:每两年要对榕树盆景进行一次翻盆换土。换盆时将有机肥粉碎、腐熟后按一定比例,掺入盆中,慢慢提供营养。换盆最好选择在榕树休眠期的早 春或晚秋进行,同时疏剪过于密集的根系。 (时间宜在4、5月)  8.病虫防治:1.榕树盆景如果处于闷热不通风的场所放置,易患介壳虫病,应及时防治。可以直接人工用刷子去除。2.榕树的根也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真 菌引起的根腐病或根瘤病,平时应该在不伤根的情况下,经常慢慢的翻开土壤查看根部,适当注意喷药进行防治。

榕树盆景外形独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家居植物盆景中,榕树盆景因其四季常青的特点较受人们的喜爱。榕树叶革质,深绿色具光泽,四季常青,树皮黑褐色,枝条柔软,具有强大的须状气生根。气生根有的下垂入地,形似支柱;有的婉蜒下垂,盘根错节,颇为壮观。榕树盆景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征的造型景观,榕树盆景怎么养成为不少养殖爱好者迫切想知道的。

1、光照及通风:榕树属于亚热带植物,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暖湿润的环境。性耐旱,耐半阴。一般应放置在通风透光处,要有一定的空间湿度,阳光不充足,通风不畅,无一定空间湿度,可使植株发黄、发干,导致病虫害发生,直至死亡。

2、浇水:榕树栽植于盆中,长期不浇水进行水分补充的话,植株就会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时观察,根据其土壤干湿情况浇水,保持土壤湿度。浇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渗出为止,但不能浇半截水(即上湿下干),浇过一次水之后,等到土面发白,表层土壤干了,就要再浇第二次水,绝不能等盆土全部干了才浇水。炎热季节要经常向叶面或周围环境喷水以降温和增加空气湿度。浇水次数冬、春季要少些,夏、秋季要多些.

3、施肥:榕树不喜肥,每月施10余粒复合肥即可,施肥时注意沿花盆边将肥埋入土中,施肥后立即浇水。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

4、修剪:野桩成为桩景,修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第一年先培其根基,养其精气,只抹掉不对位的芽,待第二年枝条长粗木质化后才可动剪。以剪为主,绑扎为辅,剪裁以一年一次为宜,长势壮旺的可动剪两次,待剪短枝条长出的叉枝粗壮后再次动剪。如此反复,如果修剪得当得法,不出四年,一盆好的盆景就会出现在你的手中。

特别提示:榕树盆景,一般应放置在通风透光处,如果是砂质土壤可以适当的多浇水,粘性土壤就要少浇水了,因为粘性土壤透水性差,浇水多了会引起根系的腐烂;要有一定的空间湿度,阳光不充足,通风不畅,无一定空间湿度,容易使植株发黄、发干,导致病虫害发生,直至死亡。如遇问题,要留心观察具体的原因,对症治理。

图|文|网络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标签说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