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陆相盆地勘探中,相继在松辽、渤海湾、柴达木、吐哈、酒泉、江汉、南襄、苏北和四川等盆地的泥页岩层位发现了油气富集或油气显示,部分油气的单井日初产量可达80~90t,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这些发现油气的泥页岩层主要为湖泥页岩烃源岩层,这类油气富集为湖相烃源岩层油气富集,系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没有运移出源岩层系,在源岩残留形成。
松辽盆地为典型的湖相烃源岩发育区,与海陆交互相煤系烃源岩差异较大,烃源岩层系中,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单层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分布较广,是烃源岩油气富集的有利区。
(一)坳陷层烃源岩特征
松辽盆地的发育经历了早白垩世伸展断陷、中白垩世坳陷和中晚白垩世回返三大演化阶段。中白垩世坳陷阶段,以发育大型坳陷型深湖盆为特征,形成了中浅层以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三段和嫩江组一段为优质主力烃源岩的多套生油层系。早白垩世断陷阶段则属深层另一含油气系统,盆地发育了近20余个断陷,呈NNE向分布,且多为深大断裂和大小隆起所分割。发育以近源的冲积扇和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属含煤的湖沼相沉积。烃源岩为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灯娄库组3套,以沙河子组、营城组为主要烃源岩。母质类型较差,主要为Ⅱ2、Ⅲ型,部分为Ⅱ、Ⅱ1型。深层以混合气(油型裂解气与煤型气)为主,具油气共生的特点。该套含油气系统目前正在勘探,除徐家围子断陷、东南隆起区的德惠、梨树等断陷勘探程度稍高外,其余断陷勘探程度低。目前已发现汪家屯、昌德、小城子、四家子、农安等深层气田或油气田。已证实深层为松辽盆地重要的勘探领域,也是重点评价对象。
松辽盆地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两套烃源岩在齐家古龙凹陷的成熟度比较高,分别达到2.0%和1.1%;在三肇凹陷次之,分别为1.3%和0.7%,在盆地的边部成熟度比较低。
嫩江组一段烃源岩除在盆地的边部仍处于未成熟-低成熟以外,其他地区都已达到成熟阶段,但绝大部分并未进入生油高峰期(Ro=1.0%)。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成熟范围与嫩江组一段大致相同,但在成熟区内的演化程度比嫩江组一段要高得多,该层段底界在齐家古龙凹陷的大部分地区和三肇凹陷的中心已经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二)烃源岩层系油气研究进展
大量的常规油气探井在许多盆地中均发现了以泥页岩为储层的石油和天然气,并作为泥岩裂缝油气藏加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泥岩裂缝油气藏是一种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并以裂缝作为油气渗滤通道的油气藏类型,产状多为透镜状、豆荚状或不规则状,类似于岩性油气藏。
近年的研究已经证明,以泥页岩为储层的天然气除储存在裂缝中外还以吸附形式储存。并将其定义为页岩气(shale gas)。相应地,国外将储存在泥页岩中的原油定义为页岩油(shale oil)。由于我国将油页岩通过含油率等指标计算得到的油称为页岩油,为避免误解,将储存在烃源岩中的原油定义为源岩残留油。相比页岩气而言,源岩残留油的研究还在发展之中。
目前国内外发现的绝大多数烃源岩油气都富集在优质烃源岩中。烃源岩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多种多样,常富含有机质、钙质或硅质矿物。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1.0%,高者可达20%。有机质类型从I型到Ⅲ型,类型多样。烃源岩的演化成熟度Ro在0.5%以上,其中Ro在0.5%~1.3%之间主要富集原油,Ro在1.5%~3.0%之间主要富集页岩气,Ro在1.0%~1.5%之间会同时富集原油和天然气。页岩气以美国Ford Worth盆地Barntt页岩气为典型。国外源岩残留油富集以西西伯利亚盆地侏罗系巴热诺夫组含油泥页岩为典型,该层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可达10%以上,以I型干酪根为主,其镜质体反射率Ro在0.7%~1.0%之间,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古龙坳陷是松辽盆地典型的烃源岩油气富集区之一。
(三)古龙坳陷青山口组烃源岩层系油气富集
古龙坳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自登娄库组沉积期开始长期继承性发育,明水组沉积末期定型。其中青山口组为一套厚度为280~520m的泥岩夹少量砂质岩。本区的几十口探井在青山口组烃源岩中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本区青山口组泥岩有机质含量丰富,属优质烃源岩。Ro在1.0%~1.3%之间,总体已经进入高成熟阶段。据高瑞祺等资料,镜质体反射率Ro位于1.0%~1.3%之间的轻质油生成面积,青山口组一段为4400km2,青山口组二、三段为3000km2;镜质体反射率Ro>1.3%的湿气生成区面积,青山口组一段为755km2,青山口组二、三段为745km2(高瑞琪,1984)。这些地区是烃源岩石油及页岩气调查的有利目标区。
与松辽盆地类似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盆地还有渤海湾、鄂尔多斯、江汉、苏北等盆地,均存在烃源岩层系油气富集,并已经发现了多个泥岩裂缝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