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乌(北草乌)是祛风寒湿药。
别名:五毒根,鸡头草,百步草,蓝附子。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在高山阴湿草地或山坡林缘之地,主产于东北,华北,秋天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须泥及泥沙,干燥,生用或制后应用。
2,药用根块,洗净,用水漂15一25日,每日换水两次,泡至不起白沫时,尝之无麻辣味为度,捞出,入白矾或黑豆,甘草(每百斤加白矾10斤,或黑豆10斤,甘草5斤),加水适量煮至无白心为止,取出稍晾,切片晒干备用。
3,味辛性大热,有大毒!能温中逐寒,祛风湿,散寒止痛。
应用于寒湿痹痛,寒疝腹痛,跌打伤痛,外治阴疽。
4,禁忌:
不可与半夏,貝母,白芨,白蔹,瓜蒌为伍用。
远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用骨针等进行镇痛和治病了。在我国最古老的医书《皇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中就已经有用针刺治疗多种疼痛的记载。名医扁鹊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史记》中有关于他使用“毒酒”施行麻醉和手术的描述。其后《神农本草经》(公元2世纪)收录了很多种具有镇痛或者麻醉作用的药物如大麻、乌头、附子等一些草药。后汉名医华佗(公元141年~203年)用酒冲服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后进行剖腹手术,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朝代都有用洋金花、草乌、闹羊花等作为全麻药的记载。
国外古代人们曾经用阿片、古柯叶、毒参茄根、酒精甚至放血使人丧失神志等方法来施行外枓手术。古埃及人将阿片与莨菪合用作为麻醉药,此现今仍作为麻醉前用药的配方极为相似。美洲印加人可能是最早采用局部麻醉方法的人,其外科医师咀嚼古柯叶,然后将唾液吐在病人创口内产生麻醉。这是麻醉学发展的开始阶段。
所以没事名义上的谁最开始发明麻醉,古代名医也是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