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里那些事儿
茫茫无际的田海是每一个农人的希望,田海间那红绿相间的蔬菜和烟叶又确实是所有农耕人企盼“蹦子儿”的活宝。前些年村上的农业相当原始,可谓是“自种自销,种啥吃啥。”为了使村里人脱贫致富,政府和村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找致富的门道,起初很多人不愿走这险路,但一合计还是转变原始农业方式,因为以前种的一些农作物顶多喂两头猪换钱,一两头猪那时卖个天价也只能卖两千块钱左右,如果换成种蔬菜那就可翻四五倍,普通家庭收入便可过万。就这么一合计还真是个捡“官金券”的好路子。
做着捡“官金券”数票儿的美梦,村里人便不遐思索地种起了蔬菜、烟叶。不出所料,种蔬菜和烟叶还真是不异于淘黄金,只是烟叶这东西不大受人欢迎,因为它和计划经济差不多,价位大多卡死了,收购时还要看收购员的脸色,弄得不好还要把你冷落半天,于是都说再也不种这狗日的烟叶,便有人闹出些笑话:“老子玩儿命,赌妈咒也不种你”。终究没再种那玩意儿,但那番赌咒发誓倒成村里人的笑料,一直传笑至今。玩笑归玩笑但生活还要继续,上帝既然已经赋予你一生,但不会让你停留,既然种烟叶太“下贱”(俗语)那就种蔬菜。为了生存便一窝疯的种蔬菜,蕃茄和辣椒成了主导产业。
每个人都说老天有眼,有时候也许真是这样,蔬菜是一颗馋人的糖果,不仅“甜度高”而且份量足。外地商贩一批批往村里拥,仿佛要把村子挤爆,宽阔的水泥路上闲月里见个车比见个鬼还难,可只要蔬菜收购商一驻村路面便活了起来,运蔬菜的车日夜不停,村上的人想搭车去镇上、县城不是什么难事儿,只是几包好烟和那票儿的不是,比那些专门干客运的态度好多了,而且还方便。说是那些司机为人好,还不是向前(钱)看,他们又脊逗不都属猪。说司机为人和善远赶不上菜商下乡收菜的那热樱碧卖情劲儿,又是敬烟又是下定钱的,为了让你把菜卖给他,恨不得管你叫亲爹,还有些圆滑的开口就交朋友,说得是你心花乱坠不得不爽快地把菜卖给他,只是付钱时总冲你笑,生怕多数一张。在村里人眼里种蔬菜是那样的“上贱”(同上文的“下贱”相反)。蔬菜商比烟叶收购员顺眼多了,简直跟干儿子差不多。
进入七月蕃茄已经成熟了菜商倒也坐不住,下到田间地头和菜农交流经验,定收购合同,定保护价,生怕别的菜商钻了空子,算得上是直接交易,不样现在代收商层层捞油花儿赚差价。蕃茄是当时的“软黄金”,每市斤卖到了两块七八的高价,包装算得上精致了,彩色真图,居然还印着“天然高山菜,绿色无公害”的字样。我暗自笑过几回:有这么健康吗,不纯属是“牛皮广告语”吗?收购商实在忙不过来了,不得不招些人帮忙做工,做工的都是当地的些“游民”,这些人比菜商瑟多了,动不动就耍牌子好像他是菜商似的,不慧粗过只要菜行情好菜商自然会将这群“黑狗子”(做工的丑恶称号,一般不当面喊)解雇,被解雇后就甭想再谋这个差事了。菜商真是精,怕是懂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历害吧!其实是菜商见着生意重要。蕃茄已进入高峰期,像这样的不快也只是很少的时候出现。
蕃茄进入高峰期,辣椒也次第上市了,菜商(主营辣椒)们立即组织人马上山收购,比着加价和就好比招标,谁收得多就是中标者,当然也是预备财富者。看着外地客商玩命的收辣椒,村上些胆大的铁杆儿也跟着一个劲的收,根本不懂营销的这些铁杆儿大多把第一笔投资活跃了市场经济,指望掉几个“子儿”的本钱却连水花也没溅一个,不过接着干便越干越顺,竟然和外地菜商有了竞争之意。但村里人愿意还是和外地人做生意,因为外地人心慈,不赚黑心钱,不像村里那几个土商贩,不是在称坨上放磁铁就付帐时给假钱,真是防不胜防,亏他们还是村里人,真他妈不是东西,恨不得让他们立马滚蛋搬家。不过,久而久之那生意自然做不下去,只得解散回家,于是就有些原先贩菜人感叹:再也不贩什么菜。外地商贩依然在红红火火的收辣椒运辣椒,直到收完最后一批。菜商一拔又一拔地走了,留下的是菜农们一致好评和那切得动萝卜的“红叶子”那一段时间菜农都是款爷,出手甚是大方,一些上山搞流动经营的也瞄准了商机,赚上一把。天津大麻花的副食车整天呱呱叫个不停,只要一去就仿佛掉入了“甜蜜的陷阱”。爹声爹气地说得你服服帖帖地数票子,这些款爷们不会忍手因为他们钱多的是,出手就是几百,讲究的是个档次也是个大方。说是消费档次,那些穿金戴银佩玉的农妇真算得上消费档次。卖了菜,腰包都鼓了许多,一些人便更注意往脸上
“贴钱”,几千元的耳环、项链挂在脖子上、身上,好耀眼喔,似乎那玩意儿比整个人更招人看。
时代在变,村子在变。你若是问村上的菜农,还有什么在变,添上一句:“菜的行情在变”。说了这么多,菜的行情是越变越好还是在往下滑,从菜农那一脸哭相你大概就知道是什么行情。菜农每天晚上一个劲儿盯着“央视财经频道”看着蔬菜价格的走势,看着一个个向下的红箭头,菜农眼里满是失望。菜价下跌就意味着收购价将下跌,甚至出现滞销的危险。不出所料,今年的收购价果然一开始就走低,而且低得反常,往年可以卖上两三块一斤的辣椒和蕃茄,今年仅收六七毛,蕃茄更是出现了滞销,即使有个别菜商收购也和送给他差不多,六七块钱一件(一件40斤左右)那能算卖蕃茄吗?六七块钱一件,一亩地连个投资也卖不到。
菜价低,一些外地菜商都不愿进来收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代收商搞代收。代收商大概是如今乡下最奸诈的商人,代收商在村子里算得上是“爷”(一般被骂为“狗大爷”),但缺了这些代收商又实在无其它路可走——卖菜要紧。代收商在路上开车,见有菜农在前,他绝不会停车让路,因为这个季节“菜商(亦代收商)优先”。这还不够,最得瑟的还是上菜农家收菜,菜农装烟(书面语敬烟)他爱理不理,好好的菜被他说得连狗屎都不如。每当这时菜农为了让代收商收菜会插肠刮肚的想他(代收商)的优势。直到拍马屁拍得代收商愿意收菜才停下来,当然拍马屁这一招有些菜农很可能用不上,只要破费一根猪蹄或一只大公鸡便可完事。因此很多人讽刺代收商在收菜的日子里总是富得嘴丫里流油,当然这些代收商全然不管菜农怎么说,只图一时风光。即使代收商今儿个顺心菜农也甭想卖个好价,代收商层层吃回扣,赚运费,转运给外地菜商往往还要代收费。代收商最喜欢和那些年长的人做生意,年长的人胆小,不敢问价(问价了代收商不收菜)还百依百顺,再者一些昧良心的代收商给付张把假钱,年长的菜农也不易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会吱声,他们心里明白这些“爷”不是好惹的料儿,说得不好就老子长老子短。这些代收商若是遇上个不信邪的年轻菜农,说不定是不同的结局,指教(挨打)是自然免不了的,弄得不好就惊动村里的干部,说干部其实也就是村上的“官老爷”拿那些代收商根本无技可施。干部没办法,菜农们倒有辙,一个人领导发动菜动集体不将菜卖给那些代收商,时间一长菜坏了,代收商过不了多久也自然解散,代收生涯到此结束。流传的是一段段久传不衰的一段笑料,蔬菜正处于高峰期,菜急待销售,为了销售菜不得不又出现一班代收商。就这样,代收商一班又一班的轮换,就像竹笋一般,一代代生生不息。
2.
村里那些事儿
晚上和叔叔聊起村子里的事。这些事每一小件对我来讲都如珍宝。
其实我和叔叔除了这几个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起生活的交集,然而村里的人和事,从他到我的认知却是那般一致,这让我有些骄傲起来,也让我对我们的村和村里的人骄傲起来。
叶子说她在村的时间只是学前,所以多半遗忘。其实我在村的时间,也只是学前加上高中以前的寒暑假,但是村的点点滴滴犹如血液流淌在我的身体里。
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喝酒,能走路的时候就开始牵牛,能使力的时候就下地拔草、下田插秧割稻、上山砍柴摘油茶,在固定的凉水窟里喝凉水解渴。跟着大人亲手种过家里每一样庄稼,收获过每一种果实,吃过村子山上所有能吃的野果子,也摘过所有能摘到的花,捕到所有能捕到的虫鸟鱼蟹蛤蟆河虾四脚蛇油菜花。凌晨四点起床帮爸爸点油灯陪他练太极拳。帮奶奶搓麻绳穿针纳鞋底画鞋样。帮爷爷在新买的碗底用锥子敲姓名。
在一年四季里做各样的事。清明前陪奶奶去田埂上采白芒草做绿色的清明点心,点心团子被摁在木头模子里压平,倒出来一面就印上了花样。端午的时候去采红头绳煮红蛋,用毛线结挂在脖子前装红蛋的网兜。每年的六月六帮妈妈把家里的大床拆下来清洗,脚踏板抬出来放在门口的路上,去井里提水用板刷刷。把所有的箱子和书搬到门口来晒,箱子有一股樟香味。廿四夜我们撕去灶神像,送灶神回天上过年。年前我们做豆腐炸豆腐泡,打水蒸糕和糖糕,喝放盐油黄酒和芫荽的咸豆浆,炸面片番薯片给家里的小孩当零食吃一年。包粽子,煮好挂到房梁上送亲戚或自己吃,从春节吃到正月十五。包饺子用树叶蒸好放在菜篮子里挂高,给来客当点心煮。农闲的夜里找为好的邻里打对伍,泡油条炸油饼吃。绕山去采草药。绕路去摘野菜。
在各大重要节日里走亲戚。送出去的点心包转一圈又回到自己家里。吃完点心吃到碗底的肉要留着不吃因为要招待所有要来的亲戚。
村里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一起到里屋去碾米。去里屋的大队仓库用发动机发电看录像放鬼片。一起去里屋叔公家听录音机,录音机里放的磁带唱越剧《红楼梦》《碧玉簪》《沙漠王子》《何文秀》《西厢记》还有黄梅戏。一起做豆酱,用缸装着晒在各自门口的田里。一起晒番薯丝,做番薯干,一起在月亮下的水井边洗番薯粉。一起进竹林挖笋。一起在村大队的仓库里榨茶油。一起去余地林场采春茶。一起去水库放水抓鱼。一起在村小学的戏台下看戏。一起到外屋庙里拜胡公又去拜土地爷,然后再到上屋脊去拜白果树亲娘。一起去乡里赶集,一起翻山越岭走来回110里的路去城里卖10块钱100斤的番薯丝。一起去山里摘山里红用针穿成串到城里去卖,一串五分钱。一起去吃谁家的杀猪肉。一起敲锣打鼓打着火把翻山越岭去帮谁家找走失了的牛羊。一起去山里找麂子打野猪。一起在年初玩牌九打天九。
有人家许愿了还愿。有人家去了长辈要做七天七夜的伤,要叠金元宝扎纸人纸马纸房子然后烧掉。有人家唱了几天几夜的词,最后一晚所有的人都去抢他们梁上悬着的符回家贴到门上。逢年过节和先人们的忌日要做忌辰。
村里掉一根针都会砸出打雷的声响,没掉一颗瓜就是一件大案,死了一头牛跟去了爹娘一个样。
暑假,我去了乡下阿姨家玩,那次经历真的让我非常难忘。
阳光照耀着绿色的田野,田野边上有一个不大的湖,湖里几只鸭妈妈正悠闲地带着小鸭子们游泳呢!农民伯伯在田野里锄草,给庄稼施肥呢!
走到阿姨家门口,妈妈跟我开玩笑:“快把那只鸡抓住,抓来吃呀!”我马上就去抓,毕竟是乡下,乡下的鸡比城里的厉害多了,跑得比人还快。我左扑右抓,跑得满头大汗,就是抓不住一只鸡。
吃完中饭,瞎此薯我和爸爸妈妈及弟弟一家去那边的湖里游泳。我跳进水里,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啄扒衡我,潜下水一看,眼前的景象让我惊讶无比,这里是鱼的世界,是鱼的天堂。大的,小的,黑的,花的,什么样的鱼都有。我马上就想到餐桌上香喷喷的红烧鱼,于是开始抓鱼大行动。我卷起袖子弯下腰轻轻地向鱼儿走去,突然下手捧住了一条鱼,我大叫:“妈妈!抓住鱼了!”磨者可是鱼儿滑溜溜的,蹦了几下,从我的手中溜走了。我不服气又试了几次,可惜还是没抓到一条鱼。天色渐暗,妈妈催促我回家了。虽然我没吃到自己抓的红烧鱼,但还是非常快乐。
啊!乡村真好玩,有好多我不知道的趣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却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忆。下个暑假,我还要到这里玩,等我哦,美丽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