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满山遍野都是些绿得发亮的油茶树,圆珠般的油茶杆着实教人喜爱。油茶籽榨出的茶油用来食用味稍有点苦涩,但它比起其他的食用油更纯净,更有益于人体健康。城里的人是很喜欢这种山茶油的,因此山里的人便把茶油运到城里卖,然后又用卖得的钱买自己更需要的东西。要是逢上赶灯或是走亲戚的时候,村妇们往往会往那乌黑的头顶上抹一把茶油,这时候那一头黑发更显得油光发亮。小孩们有歌道:俏姑娘,花衣裳,头顶抹油,亮堂堂,喜洋洋,偷偷会君郎。
每年“霜降”之后便是采油茶籽的好季节。那时还没有山林承包,谁采归谁,所以谁都不肯吃亏,早早起床上山是自然的事。
那时我的母亲也上山采油茶籽。她为了采得更多一点茶籽,每天都要比别人早起床,早上山。一次我和弟妹三人很早就醒过来了,见母亲不在身边,便急得大哭起来。爷爷走来劝我们说毋亲给我们摘果子去了。那天我们弟妹三人从早上到下午一直都伸长脖子等待着母亲的归来。黄昏的时候,母亲终于回来了,挑着两麻袋圆鼓鼓的东西。我们以为那些都是好吃的果子,只等母亲一放下担子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麻袋。失望得很,里面全是些油茶籽,一个好吃的果子都没有。母亲见我们猴急的模徉便大笑起来,她先叫我们倒给她一杯茶喝,然后才不紧不慢地从胸前的怀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澄澄的一种叫“卡拉卡”的山果子。母亲把果子分成三份,分别给了我们三兄妹。手捧着那些山果子,一股暖暖的余温立即从我手心传遍全身,这种温暖是来自母亲身上的。母亲在旁看着我们把果子一个个吃完,脸上现出了无限的欣慰。那些山果子很好吃,令人回味无穷,我至今都无法忘怀。
尝到第一次的甜头,我们又想吃第二次第三次。每天黄昏的时候我们弟妹三人便会准时站在村头。等候母亲归来,等候着那诱人的甜果子。
然而有一日,母亲却病了,不能上山去采油茶籽。我和弟妹三人竟不知天高地厚地背着家人,拿了母亲装油茶的麻袋,偷偷地跟在大人的背后上山采油茶籽。
秋天的山坡着实教人喜爱一片片迷人的红叶,一朵朵美丽的正吐香招蜜的不知名的山花,深深地把我们吸引住了。我们高兴地在山坡上欢呼着奔跑着,采油茶籽的事早己忘得一干二净。
傍晚回到家我才知道我们闯祸了。因为家人不见了我们后都急得四处找去了。母亲已经出去半天没有回来。我们吓得惶恐地呆在大厅里半步都不敢动。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母亲终于回来了。带着满身的疲劳与焦急,含着满眼的泪水呆呆地站在门外。忽然发现我们三个都在大厅里,便气得立即操起一根小竹枝,雨点般朝我们身上落下来,痛得我们哇哇大哭,苦苦哀求母亲饶了我们。母亲最后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竹枝。却突然地紧紧把我们三个抱在一起,痛哭起来。自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背着家人偷偷地溜到外面去玩了。
茶籽晒干榨成油后。最高兴的就是我们小孩子。因为每年茶油出来后,母亲便把茶油拿去换成钱,一部分留给我交学费,一部分留给家里备用;然后母亲便从家里备用的那一份钱中抽出一点来办一桌丰盛的饭食,以示庆祝。这餐饭算不上丰盛。在今天看来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我来说是终生也忘不了的。还有那油茶籽、“卡拉卡”……
“茶油”的传说 (来源:魏占长)
抱子怀胎密林间,云滋雾养四百天。
日月精华天地气,一朝分娩遍青山。
湘鄂赣边陲有一个小县,叫通城。县城东部边境,有一座山,叫黄袍山,绵延数百里,密林险隘,高壑幽深,油茶密布,物产富饶。主峰槐寮寨,海拔1165米,与八百里洞庭遥相呼应。
此山为何冠之以黄袍大名?据《通城县志》云:古代有仙人晒黄袍于此,故名黄袍山。原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当年玉帝与王母娘娘于瑶池设宴会仙,众仙品尝琼浆佳肴,皆赞不绝口。吕洞兵欲窥调料秘诀,便潜入膳房,偷得仙油一瓶,藏于袍内,后降落于此山。仙厨禀告王母,王母道:“此乃仙宫神物,不可偷泄人间。”旋即派遣天兵十万云降此山,严查追还。洞宾情急,降油瓶掷出,油瓶碎,仙油溅散,洞宾袍染。这种仙油,黄澄澄,亮晶晶,竟将洞宾仙袍染成橙黄色,与玉帝所穿龙袍酷似。吕洞宾大惊,便洗袍晒此。当地山民据此便取名为黄袍山。抖衣时,仙油四溅,黄袍山顿时漫山遍野长出一片片油林,因王母追查仙油,凡间遂名为“查油”树。后人因榨其果之油食之如清茶甘醇,便改称为茶油。
美食家须知,我们平日所饮的茶,来自一种灌木,矮小,取其叶,精致而成,以开水冲之,品之,方谓之饮茶。而茶油则源于油茶籽树,属乔木,高大婆娑,取其果,榨之,则谓之茶油。油茶树生长习性颇异,秋末果熟,同时开花,孕次年之果,故谓花果并存,抱子怀胎。油茶果经五季之风霜烈日,承四时之雨露甘霖,云滋雾养,饱涵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无需人工施肥喷药,纯天然长成,果仁榨油,可烹调蔬菜,可油炸食品,亦可凉拌瓜果。食之香喷喷。既无肥腻之虞,又有强身健体之效。这真是:
仙宫之物果然真,承天降低在此生。
一年复始方成果,四季轮回乃炼成。
秋去硕果招采客,冬来花香引蜂群。
但孕凝脂佐盛宴,千秋赞誉传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