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茶是湖北黑茶类中的代表茶,其茶砖表面颜色呈青黑色,砖面上印有“川”字商标,因此也被称为“青砖茶”和“川字茶”;老青茶主要产于湖北省咸宁市的咸宁、通山、通城、蒲圻、崇阳一带,是中国黑茶四大代表之一,与云南普洱、湖南黑茶以及四川边茶齐名。
湖北老青茶色泽青褐,香气幽陈,汤色红亮,茶汤入口滑润,味浓无青气,滋味醇厚;其不仅香气丰富,滋味淡雅,且富含硒、多糖类、茶红素、多酚类、咖啡因、蛋白质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更是有清新提神、生津止渴、抵抗寒冷、消脂去腻、化滞健胃等多种保健功效,尤其是对于胃寒的人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好饮品。老青茶的口感是清新淡雅的花果香,因其原料老嫩和做工的不同,香气也会随着发生变化;由于老青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其保值升值作用也是日益凸显,因此倍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湖北老青茶的制作步骤为选料-杀青-渥堆-蒸制-压制:首先选料是青砖茶区别于其它茶品最大的不同,普通茶叶仅选择叶尖,而青砖茶则连梗采下带有四至七片叶子的枝条;杀青是将采下的新叶去杂之后放入锅内炒制,再反复揉捻后自然晒干,初制成老青茶毛茶;渥堆指的是将毛茶堆放发酵,作用是去除青气和涩味,渥堆陈化过程至少需要六个月,这个过程是青砖茶转化的关键步骤,陈化中的茶叶充分氧化,孕育出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这也是青砖茶独特滋味的奥妙所在,青砖茶的原料发酵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蒸制是将陈化好的茶叶上锅蒸热;压制是老青茶制作的最后一步,将蒸制后的茶叶倒入木制模具,压制成茶砖,这样制成的青砖茶茶味独特,茶色漂亮,青砖茶的生产工艺已经实现了全机械化流程,但在关键压制环节上,仍采用传统木制模具,以便最大限度地保留微生物。
在中国腹地的湘鄂赣边陲,有这样的古镇,《辞源》所载其条目:“羊楼洞,地名,在湖北赤壁西南60里,盛产茶叶,为出口大宗。”驼铃悠扬,马蹄铮铮,一条辉煌几个世纪的亚欧万里茶路呈现在眼前,它是以汉口为起点,逆汉水越黄河,一路径直往北,经由蒙古大草原上中俄边境小城恰克图,终点到达俄国圣彼得堡,这是一条堪比“丝绸之路”的又一条国际商道。和五千年的恢弘历史文化相比,羊楼洞因为茶的存在增添了几分妩媚和神秘,这片天赐的土地坐落在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松峰山中,为湘、鄂、赣三省交界之要冲,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湿润,土壤适宜,充沛的降雨量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是产茶的好地方,这里所产的老青茶有它自己独特的品质,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相传数百年前,从江西丰城乔迁而来的雷氏先祖,初来此地,罕无人烟,只有一个晒楼,晒楼上有几头山羊,楼底下是一汪水塘,也不知此地为何名,迁居而来的人们就依照这个形式样子取名为“羊楼洞”,羊是指晒楼上喂的山羊,楼自然指的是晒楼,而洞则是指此地四面环山,又遍地泉眼,故名曰羊楼洞。
羊楼洞在中国版图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它却缔造出一条文明古今,通往世界的万里茶路,因为这里有着欧亚各国都青睐的川字牌青砖茶。这条万里茶路的形成早在十六、十七世纪,蒙古草原及西伯利亚的少数民族以肉食食品为主,要消化这些肉食,最好的方法就是喝老青茶;当地人有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中国的老青茶不但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也深受俄国上流社会的欢迎。在当时的宫廷里面,喝茶已经成为许多俄国贵族追慕的时尚,和当时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俄罗斯茶业协会主席说:“俄罗斯人很早就喜欢喝羊楼洞的青砖茶,把喝青砖茶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国际茶业委员会主席说:“羊楼洞作为万里茶路的起点,不仅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在世界的茶文化历史上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万里茶路在中国境内长度约为四千余公里,从羊楼洞开始到达俄罗斯的恰克图,这段路程主要由中国商人运输,从清代到民国初年两个世纪中,万里茶路不仅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引发了亚欧大陆全面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东方文明史和国际贸易史上都被写下了流光溢彩的篇章。也正是这条历时两百余年,横跨欧亚大陆,能与汉代“丝绸之路”媲美的茶叶之路造就了羊楼洞这个不朽的传奇。茶文化专家李传友说:“到了明朝的中期,羊楼洞这个地方是一个茶叶重要集散地,也是我们国家的茶马古道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晋商也好粤商也好,包括本地商人,国外的英国茶商、俄罗斯茶商都云集在羊楼洞这个地方。”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羊楼洞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以前,以川字牌青砖茶作为通货与满蒙、俄罗斯进行茶马交易。明嘉靖初,也是鼎盛时期,羊楼洞古镇有茶庄两百余家,人口近四万,古镇有五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贾店铺。清道光年间,有英、德、日、俄等国茶商竞相于此办厂制茶,老青茶年出口价值白银一千五百多万两,国内的晋、津、沪茶人也都蜂拥而至,顿成驰名国际的大茶市的文献记载;一时羊楼洞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大茶市,这是羊楼洞长铭于心的骄傲与自豪,也使得羊楼洞这个寻常的地域名称因此披上了一重神圣的岁月灵光。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这里讲的老茶即指老青茶,可见老青茶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以后发展为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压制成青砖茶。
“川字茶”的“川”字来自赤壁羊楼洞的湖北骄傲,既然是产于湖北,为什么会印上一个“川”字呢?因为在当地人看来,羊楼洞出好茶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水,当年这里的茶庄制茶主要用的是观音泉、石人泉和凉阴泉,三条泉水从羊楼洞的吊脚楼下穿流而过,看起来很像一个川字,因此在青砖茶上印着“川”字,这个字在当时可是俄罗斯砖茶贸易的金字招牌;汇聚在羊楼洞的很多晋商茶庄的字号大多也都带有川字,比如三玉川、长裕川、长盛川等,而且,川字正好象征着川流不息,可谓有着特殊的含义。
在中国历史上,羊楼洞就像一个故事结尾处摇曳的音符,它既是中国旧时茶叶贸易发展的结尾,也是中国茶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开端;“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古韵珠洞晓,月旁石人瘦。”这首古诗描绘出羊楼洞明清古镇茶香缭绕的美妙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