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有以下县:
1. 团风县
黄冈市辖县之一,地处大别山南麓。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交通便捷,农业发达,工业也蓬勃发展。团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 浠水县
位于黄冈市东部,长江中游北岸。浠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境内有众多风景名胜和古迹。
3. 罗田县
地处黄冈市南部,是一个山水相依的县份。罗田县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同时,该县的经济也在稳步发展中。
4. 英山县
位于黄冈市的东部边陲,与安徽省交界。英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自然资源丰富,尤以茶叶和中药材闻名。同时,该县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县份各具特色,不仅在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方面有着显著成绩,同时也在文化、旅游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黄冈镇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6°6′,北纬23°4′,地处南海之滨、闽粤交界,东邻福建省诏安县,西连钱东镇,南至南海,北接联饶镇,处于汕头和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镇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黄冈地处黄冈河下游冲积平原,形成了粮食、水产、水果、蔬菜、禽畜五大农业生产基地。201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0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915元。
全镇淡水养殖面积1569亩,海水养殖面积1.78万亩,其中对虾养殖11420万亩,网箱养鱼4410格,贝类7120亩,水产品总量2.62万吨。渔业产值2.60亿元,占农业产值46%。名产有叠石赤蟹、大澳珠蚶、凤洲乌耳鳗等。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省水产养殖万吨镇”和“ 全国农牧副渔丰收奖”。 2012年,黄冈镇已建成1个省级台商投资区、2个县级工业园区。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25家,全镇工业总产值38.46亿元。产品种类涉及农产品(食品)加工、电子元件、粮食机械等近20大门类4000多个花式品种,产品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和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外向型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
黄冈镇工业龙头产业已列入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全镇拥有著名商标9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1个(金灶);著名品牌11个,其中国家名牌1个(岭头单丛茶);专利产品313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1家、农业龙头企业8家、省知识产权企业3家、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个、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0强企业1个、国家农业部“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个。2010年被省评为“技术创新专业镇”,水族机电产品类被省列为“广东省特色产品示范基地”。 截至2012年,黄冈镇有新城区客运站,有年供水930万吨自来水厂2座,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并与省电联网,有县城污水处理厂,还有黄冈河一河两岸长廊景观、中山公园、滨河公园、大澳文化公园和上林公园等休闲场所,城市功能设施完善。
截至2012年末,全镇有邮政、电信机构4个,固定电话拥有量约4.13万户,手机拥有量约14万个,宽带接入约3万个,形成以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为主,数字数据网,公用电子信箱、因特网等各种通信手段并用的电信网络。 肖米 饶平肖米,起源于北方的“烧卖”。过去北方地区,有一种小食以肉料为馅,以面粉作皮,这种小食大都是小摊小贩当街摆卖。由于北方天气寒冷,所以这些小摊小贩在摆卖这种点心时,便要将其放置小笼中,烧热炉火不断温热它,故这种小食便名为“烧卖”。后来“烧卖”这种小食被移植到南方来,一些地方以读音来给它叫名字,便有了许多读音相近的不同名字,如“烧米”、“肖米”、“小米”等,但实际都是源于“烧卖”的一种小食。 宝斗饼 黄冈镇生产一种饼食叫宝斗饼,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饼种,八角四方,如赌具骰子,俗称“斗子”,因饼好吃,故名“宝斗”。它的用料,非常精巧、细致、讲究以新鲜鸡蛋、猪油和豆油混和精面粉作饼皮,饼馅用绿豆豆泥(砂)加油、白糖、冬瓜丁、葱珠油和芝麻油。
其烤制,是先用手把包好馅料的大丸压成正方体,然后把其依次放在一个大型的平底锅上煎,煎好一面后用手翻滚烤另一些面,直至六面全烤成。 潮州大锣鼓是饶平很早就最为盛行的音乐演奏。以大鼓(120寸)1个,斗锣16~32面,钦波、黄锣各1个,大钹、小钹各2对和其它小铜器为打击乐,辅以唢呐管弦配对(不拘数量) ,几十人组成阵容壮观的乐队。演奏时振奋人心,为潮汕群众喜闻乐见。锣鼓演奏有《封相》等诸多曲牌。动静配合,跌宕起伏。每于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或庆典、拜年,各村、各居委会便出动潮州大锣鼓,配以文艺化妆巡游。全县乡镇各有数十支潮州大锣鼓班。发展较好的黄冈、钱东、樟溪、汫洲、三饶、海山、浮山、新圩等地,几乎每村都有一班。黄冈、钱东、汫洲、樟溪等镇曾派队参加省、市、县以至香港、澳门的重大庆典活动或比赛,先后取得比赛二、三等奖或优秀奖等奖项。
每年春节前后,黄冈镇都会举行群众锣鼓班游行,场面热闹壮观。 黄冈还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农历四月十一日(阳历5月22日),在黄冈爆发了声震中外的“丁未革命”,史称“潮州黄冈丁未起义”。当时建立了临时军政府,孙中山手创的青天白日旗第一次在黄冈上空飘扬,成为饶平近代史上光荣的一页。为了纪念丁未革命,民国23年(1934年),广东省政府拨款在黄冈城建筑了丁末路、中山路和丁未革命纪念亭。
1923年,黄冈创办模范小学,首办“晨光女子小学”;1925共青团在瑞光台设立第一个支部,继而开展工农运动。1925年,相继成立黄冈锡箔工会和理发工会,仅锡箔工会会员便达600多百人。1930年,中共饶平县委在刺围设立地下县委机关和地下交通站。 黄冈,古时称“凤岗”。据《饶平县志》记载:“明初凤岗改名黄冈埠。”“洪武三年设黄冈巡检司”。原来,黄冈北面东侧,乃是凤岭余脉冈陵,故名凤岗。 明初,朝廷决定在这里设巡检司以镇平祸乱,当时饶平尚属潮州府的海阳县,海阳县令便派刘宗仁来主办这事。刘宗仁是湖广人,操荆楚音,完全不懂潮语,上司叫他来凤岗,他误听作“黄冈”,呈文也写作“黄冈”,文到上司,也就照批。黄冈之名遂流传至今。 民间把“黄冈”又叫瓮城,据清《饶平县志》载:明嘉靖戊申年,因倭寇蹂躏居民,余廷仁等呈请当道筑城御寇,潮州知府郭春震来到黄冈,着手规划建城。东门在今猪仔场街与中山路交汇处,向北至菜石狮巷北,折西至蟹洞,再向西至小金山西侧。南面直至溪畔街头,折西至太平门,稍偏西北沿今于末路南边向西进,至城隍庙西侧会合。这样,兵家防御之城,又酷似一个向东平放的大瓮,城开四门,东门特别阔大,且外门拱成圆形,颇似瓮嘴,从此,远近都知黄冈叫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