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密植。
农田不需要交保险,符合条件可以购买三农保险。
“三农”保险是农业保险(农作物保险)、农村保险(农村范围的商业财产保险)和农民保险(农民人身保险)的总称。
三农保险指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使我国保险业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主要发展农业保险、县域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
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中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本条例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
农业保险与农村保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以地域命名,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举办的各种保险的总称,除含农业保险外,还包括乡镇企业、农业生产者的其他各种财产、人身保险。
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农作物栽培(农业)、营造森林(林业)、 畜禽饲养(畜牧业)、水产养殖、捕捞(渔业)以农村中附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副业。
恢复重建要抓“六保”
一是农业生产保面积。坚持“夏粮损失秋粮补、粮油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的思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种植面积。二是畜牧生产保补栏,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培植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提升畜禽产品附加值。三是林业生产保补植补造,积极争取雪折木采伐计划,做好受灾林木采伐、清理和收购工作,挽回经济损失,搞好林业恢复生产的种苗组织。四是基础设施恢复保进度。充实抢修专班力量,分轻重缓急,抓时间,抢进度,城乡基础设施恢复工作有序进行。及时组织抢修专班开赴施工第一线,全力开展抢险恢复。五是受灾群众生活安排保落实。妥善安排因灾转移人员生活,全面落实救助受灾群众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缺粮农民的粮油供应,统筹组织大米、猪肉和油及时发放到城乡灾民和低保对象。六是灾后服务保到位,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农用物资储备、供应和配送,搞好各类科技服务,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保障措施抓“三力”
一是发动群众,保障人力投入。组织动员农民对损毁的坡改梯、农田排灌渠、渡槽、田埂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的同时,不等不靠,广泛动员干部职工投身灾后恢复重建。二是集中物力,保障农资供应。组织水稻、玉米、蔬菜种子;肥料、农膜、塑钢大棚、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保证了春耕生产物资供应。三是集中财力,保障资金供给。面对灾后重建的巨大压力,要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全面调查核实农业冰雪灾情,多渠道争取和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市财政主要用于倒房户恢复重建、种子种苗购进、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农贷资金用于农业、畜牧业生产恢复。各单位自筹资金用于行业系统灾后恢复,也要组织发动群众投入恢复重建。
发展后劲抓“三调”
一是结构调优。真正做到“当年损失当年补”,确保当前,立足长远,变受灾为受益,变受灾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必须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特色农产品板块建设,大力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开发优势产业带。
二是效益调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利川市要把积极引进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抢抓沿海产业转移、“两路”即将开通的机遇,把农业招商引资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相结合,大力引进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增值增收。大力培植一批有竞争力、有科技含量、有财税贡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提高“三个比重”的思路,即提高优质农产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整个农产品中的比重,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把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项目上,大力扶强现有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大胆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把农产品加工做精做细,以新取胜,以特取胜,以质取胜。
三是功能调强。紧紧围绕“农”字搞开发、跳出“农业”搞经营,不断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屏障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在产业链中,继续加强标准化生产和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名、特、优、鲜活的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大力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在生态屏障功能方面,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净化、美化、绿化的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城镇与农村和谐的生态环境。在富民方面,加快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使广大农民从一产中转移出来,在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着力强化农业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