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以下是对农业经济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水源、劳动力等资源,通过种植、养殖等手段,生产出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农产品。农业生产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农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
3、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率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价值。农业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4、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渠道。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供求关系等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生产者的决策。
5、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农业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科技支持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7、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指在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业经济学的重要性
1、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农业的核心。农业经济学研究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学研究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及其规律,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学研究农业生产率、农产品市场等问题,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建议,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收入。
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学不仅关注农业生产,还涉及农村经济发展。通过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流动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5、服务国家战略:农业经济学为国家制定农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反映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指标越大,表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越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相应越广阔。
2.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是衡量农业产业发展阶段的关键指标,反映出农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3. 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该指标越低,说明每个农业劳动力支撑的非农业人口越多,非农业部门越发达,这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之一。
4. 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这一比例越低,说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越发达,对农业的依赖度越低。
5. 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一指标越高,表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越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6. 农民人均纯收入:这是衡量农民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7. 农业从业人员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这一指标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标准。
8. 每亩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这一指标体现了土地产出率,即单位面积土地所能创造的农业价值。
9. 科技进步贡献率: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出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程度。
10. 农业机械化率:这一指标反映了劳动条件的改善,与农业产业化程度成正比,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 该研究有助于引导我国农业向生产率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
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指标,尤其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绿色TFP显得尤为关键。
【答案】:B、C、D、E
A项,由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力,农业生产要不断由自然力来支持,在农业劳动生产率中不仅有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还有由劳动自然资源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