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指的是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具有地域性,季节性以及周期性的特点。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一)按生产对象分类
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二)按投入多少分类
投入少:粗放农业
投入多:密集农业
(三)按产品用途分类
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发达国家)
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精神实质如下:
一是在农业补贴方面,有“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
二是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有“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
三是在国家投入方面,有“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金融支持方面,有“三项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五是在推动城镇化方面,有“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
六是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有“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
七是在夯实农业基础方面,有“六个坚持不断”。即坚持不断地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持续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不断地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不断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断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不断地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人才支撑;坚持不断地深化农村发展,推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强化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
为了尽快有效地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泌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民收入。可是,鉴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上述措施就难以到实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农业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力,提供食品和原料,而且农业还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农产品出口能够赚取宝贵的外汇。
(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或集体资本积累缓慢,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会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行业转移。
(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abce 粮食的增长能提高收成,劳动投入及资金能提高效率,农产品流通能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有益于农民的收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