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土地平坦肥沃,有河流水提供灌溉;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市场广阔。春旱,夏涝,风沙,盐碱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春季和秋季的寒潮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44岁的兰俊田,出生在革命老区原平市白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农村生活的艰难磨砺了他的意志。他对改变落后的农业有着深切的渴望。1978年,他在农机校园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土壤,决心用新观念、知识和技术充实自己。毕业后,他投身于县农机科研所,1986年成为县推广站站长,肩负起推动农机技术革新的重任。
兰俊田致力于打破常规,1988年,他洞察到秸秆机械处理的难题,提出将秸秆整体深翻入土的创新设想,这一大胆尝试被国家立项为试验研究项目。他亲身参与试验,夜以继日地工作,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成功研发出配套机型,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技术革命,省政府为此在原平召开大型现场会。这一技术推广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生态农业和低产田改造,为科技兴农树立了榜样。
20年来,作为农机技术革新的重要推动者,兰俊田主持改进了8种新机具,其中一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热情投入,不仅亲身示范,还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能手,将农机技术推向农田。他带领团队下乡,与农民紧密合作,推广了一系列农机新技术,如精播机、施肥机等,为农业增收节支做出巨大贡献。
为了拓宽技术推广的途径,兰俊田积极筹措资金,购置设备,建立信息库,发行技术资料,举办现场会,推动农机化技术的普及。他主持的多个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原平市也因此成为多项国家级农业示范县,形成了一套综合机械化作业体系。
兰俊田深知,农机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他用坚韧的精神和实际行动,锤炼团队,提升硬件设施,扩大推广阵容,使农机技术在农村大放异彩。他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多次受到表彰,他自己也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和荣誉,被誉为忻州地区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
扩展资料
兰俊田 1956年9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山西省原平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工程师。
利用境内独特的地理优势(平川、丘陵、山区),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切入点,理顺思路,加快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粮、菜、果、畜为主导产业,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施“三一、三五”发展思路,“三一”一是指建设以贾墙村、翟村、城隍村为主的一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投资30万元推广高接换优、套袋、铺反光膜等新技术,提高品质,实施名牌战略,在贾墙村投资50万元建成高标准气调库一座;二是在翟村、侯村、上官、道东等村发展豆角1000亩;三是结合卧虎山发展酸枣接大枣100万株。“三五”一是指发展以南乔村、县底村为主5000亩苜蓿基地;二是建设好500头养牛基地(县底村、翟村);三是建设好两个50万只养鸡基地(肉鸡50万只,蛋鸡50万只),主要集中在杜村、席村、东里、庞杜等村。四大基地建设卓有成效,蔬菜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其中大棚菜500亩),枣粮间作3000亩,地埂枣5000亩,酸枣接大枣30万株,存活率达85%以上,发展了苗木面积1000亩,养鸡存栏达到了100万只。以城隍村为中心辐射全镇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万亩,增产度为15—20%。2002年5月国家和省在县底镇召开观摩现场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通过实施“三一、三五”战略,夯实了全镇调产工程的基础,推动了全镇林果业、大棚菜、反季节蔬菜以及牛、鸡、羊、猪、兔等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全面提高农业增收和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夜间降低大棚室温,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