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茶油品牌 供应商 营销展会 代理加盟 茶油收购
首页> 农业资讯> 详情

中国的农业和美国的农业有什么不同吗?

绿色山茶油 2024-10-22 19:26 编辑:niming 31阅读

一、农业人口状况和环境不同

美国的条件是人口稀少,雄厚的工业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中国的条件是人口众多,政府投资让普通劳动力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土地多而优的发展现代化的大规模的农业。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业也比较先进。和美国比各有优缺。

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不同

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

中国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政策不同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置农业资源以推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本身的不足,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

中国为了优先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国家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

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从农村就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二是技术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三是管理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己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设施农业得到加强,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中后期,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1945-1965年拖拉机增长103%,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其它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36.8马力,1986年增加到66.6马力。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二是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农业化学化。二战以后,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以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份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三是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己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l0万美元以下)占83.6%,农业产值只占34.2%:中型农场(年产值10-50万美元)占l4.2%,农业产值占38%: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l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己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田作物农场8l.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

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作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务组织类型有: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公司;为农民提供信贷的银行、信用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合作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协会、农贸市场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传统农业在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向现代化农业目标迈进。但与美国的现代农业比较,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1、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非农经济己有一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能力的增强,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低价格要素等有利条件,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

3、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供给短缺的状况己开始得到缓解,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可以通过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农耕水平已经较高,需要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和升级。在1996-1998年期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为4821公斤,同期美国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2022公斤。中国谷物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需要在结构调整、质量改善等方面努力。

5、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中国农村人口庞大,与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标明显低于许多国家。这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虽有所发展,但人口的城乡分布仍极不合理,全国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约占50%。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许多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快速转移,否则,农业劳动力资源占有水平难于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

可以看出,与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尚需扬长避短,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中美农业政策的差距与可借鉴之处

l、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置农业资源以推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本身的不足,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从1933年罗斯福新政起,干预政策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一方面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生产实行缩减政策,即对过剩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实行休耕计划。1956年,美国政府又实行了缩减生产的金融政策,并由此设立了土地银行。该政策要求农场停耕12%的耕地,其中一部分叫做土地储备,即休耕一年,土地银行按其休耕面积,付给一定的补助金作为报酬;另一部分叫做休耕储备,即由农场主和土地银行签订合同,将部分土地转作草地、林地或休闲地,这部分长期休耕的土地也由土地银行付给补助金作为休耕补贴。缩减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农产品过剩,防止农产品价格暴跌。实践证明,这种对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对消除农产品过剩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美国的农业缩减政策与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成为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采用的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此外,针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美国政府还采取许多措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美国农业政策的构成。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大致可分为直接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立法管理等四大方面。

(l)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建立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对农业投入的初期,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美国的大型灌溉设施都是由联邦和州政府投资兴建,中小型灌溉设施由农场主个人或联合投资,农业部也要给予一定的资助。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长期大量的技资己形成了发达健全的交通和水利设施,为农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为了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防止农业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并颁布了农业投资法。以立法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机制运营的有效管理。美国农业部及各州的市场新闻局定期免费为农场主、批发厂商、经销商提供农产品的价格、供需情况的最新信息,市场信息系统覆盖美国农产品主要集散中心及产区。

(2)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险补贴。美国在农产品上市季节,根据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确定主要农产品的保证价格,保证价格就成了农产品销售的最低收入价格。价格补贴支出在政府农业预算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参照工业部门规定比较高的保证价格,政府把相当部分的国民收入从其它经济部门转移到了农业部门。

自1970年实施的目标价格补贴,具体内容是:政府事先确定某些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即贷款率)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计算差价补贴的基础,在农产品收获后,如果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的价格水平出售农产品,则可获得政府的差额补贴,其数额等于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或政府支持价格(贷款率)这两种差额中的较高者。这种直接收入补贴措施填补了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从而保证了生产者的收入,此时的政府支持价格也就成为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1996年后,美国政府取消了农产品价格补贴,改为对农户直接的收入补贴,但仍保留了最低保护价的政策工具。

农业保险是美国实施农业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式。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农作物保险修正法案,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股金增加两倍多,承保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粮食作物,政府对农户所交保险费的补贴比例在50-80%,农户只需交纳少量保险费就可得到全额保险。为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政府对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提供大规模的保费补贴,从而使农民能以较低的利率普遍参加农业保险。1990年修订后的农业法规定,凡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作物,在遇灾害时可根据农业保险的有关规定获得较高的赔偿,即使没有参加保险的农作物,如遇灾害时,也可获得按常年产量水平的40%给予赔偿。

(3)采取优惠的税收。美国在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投资税上,都对农业和农民规定了特别的优惠政策,农业投资被认为是农户合法的“避税所,采用这种合法途径而获得的税收减免,最高可达应税收入的48%。

(4)谷物储备计划、生产控制、贸易保护和信贷支持。自1977年起,美国就实行鼓励农民自己储存农产品(主要是谷物)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政府付给农民一定的储存费用,由农民储存其产品,并对谷物等农产品预先规定“释放价格”和“命令价格”。当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低于释放价格时,农民不能随便出售;当市场价格高于释放价格而低于命令价格时,政府不再支付储存费用;而当市场价格高于命令价格时,农民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出售其农产品,并归还贷款。这一计划有三个方面的效果:1)储存费用的支付,使农民获利,并保护了农民利益;2)起到缓解政府库存压力的作用;3)起到调节市场农产品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此外J政府采用多种诸如面积控制、限额及休耕补贴等办法,使其国内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水平,以保持国内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标。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维持并提高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使国际市场成为美国农产品余缺平衡的调节器,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美国主要采取了出口加强计划、贸易控制计划和食品援助计划等政策。

美国政府虽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直接投入,但信贷资金在农业总体技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40%的农业投资、70%以上的农场需要通过信贷途径来筹措资金,1977年农业贷款总额就达1l00亿美元,1984年美国农业部门的负债率(债务与资产之比)达22.2%。美国农户信贷管理局既可以提供长期抵押贷款,帮助农场主购买土地、修建房舍、改良土地和开发水资源等,期限可达40年,利息仅为5%;也可以提供中短期生产贷款,用于农场主购买种子、肥料、牧畜和饲料等。农业信贷优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所谓的“无追索权贷款”,即参与该项计划的农场主获得的由农业部农产品信贷公司(CCC)提供的一种担保贷款。其基本作法是:为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政府事先制定出每单位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即贷款率),在农产品收获后的任何时间,生产者可将农产品按支持价格抵押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而取得该项款。之后,如果市场价格不能达到政府支持价格水平,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而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农户可自己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然后再偿还该项贷款的本息。一般来说,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等于或略高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且贷款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利率,所以农户可从此项计划中以较低的成本(贷款利率)得到获取高收益(市场价格高于政府支持价格)的机会。

3、中国的差距及可借鉴之处。与美国对农业的干预、调节和扶持政策相比,中国政府为了优先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国家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实行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制度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初步建立起农村市场体系,中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问题,但从长远看,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农业形势仍然很严峻。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政府如何保证国民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首要任务。

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五点:

(1)不能动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美国农业对其GDP的贡献日益减少,但仍是其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很难想象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这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才有可能大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才有较稳固的基础。支持农村中乡镇企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采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依托整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转移农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是我们目前乃至长期应坚持的基本政策方向。

(3)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美国的几次农业革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国家整个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制度创新,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技入,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世界市场是各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较量的战场。美国虽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并不追求样样自给,农业的进口量也十分可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却没有相称的地位。研究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强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以利于中国农业下世纪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5)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工作。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当和适度调控,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政府对现代农业成长和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用完善的法律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控。国家要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即通过政府有限但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以此吸引信贷、农户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此外,注重有关农业政策的协调,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研究和建立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 李治民 徐小青

承认自己发展的局限性,需要学习先进且成熟的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最危险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式的农业。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标签说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