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概念及分类
1 概念:凡具有抗原性接种于机体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可抵御感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总称为疫苗。既往把以细菌制备的制剂称为“菌苗”;而把病毒及立克次氏体制备的制剂称为“疫苗”;以细菌代谢产物——毒素制备的制剂称为“类毒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效抗原的纯化和提取,基因重组抗原甚至日后将可能发展的人工合成抗原等,难以抗原类别命名。按国际惯用名称,凡自动制剂统称为“疫苗”。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将现今广为应用及日后可能发展的分为八大类。
2 分类:
(1)减毒活疫苗
此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在人工训育的条件下,促使产生定向变异,使其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如麻风腮疫苗。
(2)灭活疫苗
细菌或病毒灭活疫苗:是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的培养物,经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制成。使之完全丧失对原来靶器官的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如甲肝疫苗。
类毒素:是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外毒素,经脱毒提纯等工艺制成。
(3)多糖疫苗:由长链糖分子构成,如细菌的多糖荚膜。
特点:
1)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T细胞参与,为体液免疫,无免疫记忆。
2)年龄〈于2岁,无稳定免疫应答,与免疫系统不成熟有关。
3)重复注射不引起抗体滴度提高。
4)产生抗体主要是IgM,较少IgG。
5)联合可改善免疫应答。
(4)组分疫苗(亚单位疫苗):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制成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①多肽或亚单位疫苗。②颗粒载体疫苗。③病毒活载体疫苗。④细菌活载体疫苗。⑤基因重配疫苗。⑥基因缺失疫苗。如乙肝疫苗。
(6)合成肽疫苗:仿特异性抗原的某些肽链或蛋白人工合成的抗原,现今还没有实用于人群的疫苗。
(7)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抗独特型抗体(AId)是针对抗体分子V区上的特异抗原表位群(称为独特型)的抗抗体。AId与原来抗原的决定簇分子互为“内影像”关系,可模拟抗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疫苗。
(8)基因疫苗:基因免疫或称核酸免疫,是指将含有编码特定抗原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质粒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注射等方法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质,从而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外源蛋白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基因免疫过程中所使用的核酸表达载体称为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
答案C
核酸(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所以能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能刺激人体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基因合成定义:
基因合成是指在体外人工合成双链DNA分子的技术,与寡核苷酸合成有所不同:寡核苷酸是单链的,所能合成的最长片段仅为100nt左右,而基因合成则为双链DNA分子合成,所能合成的长度范围50bp-12 kb。
基因合成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基因的技术,是基因获取的手段之一,相对于从已有生物中获取基因来说,基因合成无需模板,因而不受基因来源限制。人类首条人工合成的基因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1]基因合成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基因合成,可以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基因,为人类改造生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在可预计的将来,基因合成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在新能源[2-3]、新材料[4]、人工生命[5]、核酸疫苗[6]、生物医药[7-8]等领域的作用已初步体现。基因合成也存在潜在的被开发成生物武器的可能[9],而这个可能性在几个病毒的人工合成之后变得更加突出。
目前基因合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向基因合成公司订制,二是作本地基因合成。由于基因合成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基因合成的技能和经验在合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基因合成都是在专业人员手中完成的,这也决定了途径一是目前的主要渠道。本地基因合成一般需要参考学术文章,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10]。但大多只是个别基因的合成,只具备有限的参考价值,除非是那些为了研究技术本身而作的基因合成。对于需要作本地基因合成的实验者来说,使用“基因合成试剂盒”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纽约州政府5月6日晚间更新的数据显示,纽约州内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已达20597人,其中约85%为60岁以上老人。纽约州州长科莫在当天的疫情发布会上表示,66%的新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都是在家以及没有频繁外出的情况下被感染的,并称“这很令人吃惊”。这项数据基于对全州100家医院、约1000名患者的调查结果。
科莫当天公布的其他疫情指标显示,纽约州5日总住院人数9179人,连续第4天低于1万人;新增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601人,连续第5天下降。纽约市长白思豪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纽约市4日新增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109人,比3日增加34人;重症监护人数为599人,比3日增加3人;病毒检测阳性率15%,比3日降低7个百分点。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纽约州目前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约2.56万人。《纽约时报》认为,多出的这部分死者应是没有进行病毒检测,但去世前症状同新冠肺炎吻合,被纽约州官方归为疑似死于新冠肺炎,与确诊者死亡数分列。
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增长下降的速度。花旗集团前全球外汇主管、深数宏观(DeepMacro)联合创始人兼CEO杰弗瑞·杨(Jeffrey Young)对《财经》记者指出,西雅图和纽约市在3月初到3月中旬首次开始采取扩大社交距离政策,到4月1日,“人对人”的商业活动已经崩溃。相比之下,全球金融危机始于 2007 年夏季,缓慢地从一个机构蔓延到另一个机构,削弱了经济增长态势,直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经济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经济才最终崩溃,新冠肺炎比全球金融危机更具传染性和破坏性——对经济增长的打击明显更快、更大。
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目前已突破121万。新冠病毒继续在北美大部分地区、欧洲以及中东部分地区肆虐。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数据,5月6日周三,全球确诊人数突破了372万人,新冠病毒导致的死亡人数升至超过26.1万人。
自3月底以来,美国每天公布的新增死亡人数都远超1000人,新增确诊人数超过2万人。一个受到密切关注的模型预测,到8月初死亡人数可能增加近一倍。为什么在美国疫情一直居高不下?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发现,在某种意义上给人们提供了解释。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病毒经过突变,已经变得更具传染性。4月30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生物学论文档案网(BioRxiv)上发表了一份33页的报告,认为,4个多月前在中国武汉出现的冠状病毒已发生了突变,突变的病毒株自2月初开始在欧洲传播,之后传到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区,直到3月底成为全球感染个案的主要病毒株。这种在美国传播的主要病毒株似乎更具传染性。
该实验室与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合作,在分析数千个新冠病毒序列后,确定病毒目前有14种变异。
美国媒体引述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计算生物学家科贝尔(Bette Korber)在脸书上发表的观点称,“这是坏消息,但请不要仅为此事感到沮丧。我们实验室的团队发表有关报告,只因为全球临床人员和实验团队正致力尽快为他们的社区制作出新的病毒序列,所以我们不能对此事视而不见。”
研究人员警告称,如果新冠病毒在夏季没有像季节性流感那样消退,可能会进一步变异,并限制世界各地科学家正在开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一些疫苗研究人员一直在使用卫生当局在疫情早期分离出的病毒基因序列。
两家制药公司5月5日表示,他们的新冠病毒试验性疫苗正要被送至美国进行初步人体试验。
近日,美国制药商辉瑞公司(Pfizer Inc)和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 SE表示,他们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准备在美开始人体试验,如果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有可能在年底前在美国广为分发。该疫苗有可能成为美国批准使用的首批新冠病毒疫苗之一。这两家公司说,一般需要多年努力才能开发出疫苗,而这一疫苗使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比典型的方法快很多。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 Inc和美国政府正在合作开发一种使用类似技术的疫苗。该疫苗第一阶段的试验正在进行,中期试验定于本季度开始。辉瑞此前曾乐观地表示,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最早在10月就能批准。
不过,英国派驻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特使大卫·纳巴罗医生(David Nabarro)日前警告说:“我们不能绝对断定疫苗一定会出现,即使真的研发出疫苗,能否通过所有有效性和安全性测试,也不能完全断定。”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医生呼应纳巴罗的说法,表示希望能够研发出有效疫苗,但同时警告可能不会很快;因为目前所有研发中的疫苗都只能是寄希望,需要长期的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