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香的柏树枝小火温熏才会香。
烟熏腊肉是湖南地区一种很有味道的年货,而湖南腊肉又以湖南安化腊肉和湘西腊肉最为出名。安化腊肉,体形大,颜色黑,熏得干,肉质细,味道香;湘西腊肉,色彩红亮,烟熏咸香。新鲜猪肉经过花椒、干辣子、料酒的腌制,再用清香的柏树枝小火温熏。腊肉蒸出来后,醇香扑鼻,肥而不腻,瘦而不僵,入口回味无穷。烟熏腊肉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在湘菜、川菜中均有此菜。
以前,四川人冬天做的腊肉和香肠都是要熏制的,到了那几天,能看到很多地方都冒着一股股的青烟,整个天空都雾蒙蒙的
我个人感觉,这样对环境伤害很大,最近些年,熏腊肉的少了,好像城市里政府对这方面也有规定,毕竟太污染环境了。不过很多农村地方,还是保留了这个传统,每年的腊肉和香肠都是要熏的。
熏过的腊货,要香些,有种特别的风味。没熏过的,其实也可以,就是肉制品嘛,只是风味没有什么独特的了。这个,也要看个人口味。可能,大多数当地人更喜欢熏过的那种味道吧,毕竟吃了好多年了。
以前小时候,家里的腊货都是要熏的,原料就是柏桠,就是柏树的枝桠。然后在河边、楼顶、院子里、空地上,每家架起一个灶台。灶台都是临时的,有些用砖头垒起,有些用铁皮搭的,有些用那种大的废油桶做的。熏完后就拆掉了。灶台可能搭一米到一米五高的样子,然后在上面挂一排腊货,下面点火。注意的是,火不能是明火,不然就烧起来了,下面垫柏桠烧,最好准备若干锯木头的碎屑。一看到有明火起来了,就撒一把,使其尽可能多的出烟子。好的锯木屑其实也是熏腊货的一种原料。下面点火的时候,注意,腊货上面要用东西遮盖住,不然烟都跑了,起不到熏的作用。我们以前,就是用报纸啊、牛皮纸啊、蛇皮口袋啊什么的把上面蒙起来,这样,腊货就在灶台里面蒙着熏,这样才熏得充分,也可以缩短熏的时间,节约原材料。
小时候,熏腊货一般要熏半天到一天的。灶底部的灰烬的温度很高。所以那时我们都是先在底下放上红薯、土豆,等一天熏完下来,就有烤红薯可以吃了,呵呵
这是集市上卖的熏腊肉的柴—柏树丫。虽然其它的一些杂柴(松树、板栗树、茶树、皂角树)也可以用来熏制,但香味和色泽远远没有柏树丫熏出来的好。有些自家有柴林的,杀年猪之后就会特意去砍一些柏树丫回来,没有柴林或者柴林里没有柏树的,一般就会去集市上买。

熏好之后的腊肉,想吃的时候,拿一块下来,现在火里烧一下,把皮烧焦,然后放在水里泡发洗净,切成薄片,加点辣椒炒出来,那香味,只是闻到,就已经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腊肉虽然吃过不少,但最好吃的,还是四川人做的腊肉,那才叫腊肉,香味浓郁、色泽透亮,肥而不腻,连做梦都想着那味道。

小贴士:1、腌制腊肉的时候,差不多十斤肉半斤盐或者十斤肉三两盐就够了,盐太多会咸,盐太少又不好保存,而且只需要盐,不需要其他任何的香料。
2、烟熏的时候,柏树丫是最好的选择,熏出来色泽、口感、味道都相当不错。
四川腊肉,是将肉切成5cm宽的条状,再经腌渍、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红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腊肉的不足之处 如果暂时放开“口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腊肉对很多人,特别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实在不是一种合适的食物。 首先,腊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从重量上看,100克腊肉中脂肪含量高达50%;不仅如此,腊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胆固醇――每100克含胆固醇123毫克,比猪肉要高50%!很多证据表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正是导致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其次,腊肉营养损失多。在制作过程中,肉中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乎丧失殆尽,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含量均为零。可以说,腊肉是一种“双重营养失衡”的食物。这种双重失衡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也可能“雪上加霜”。第三,腊肉的含盐量较高。100克腊肉的钠含量近800毫克,超过一般猪肉平均量的十几倍。长期大量进食腊肉无形中造成盐 爆炒大块腊肉 分摄入过多,可能加重或导致血压增高或波动。 因此,对于血脂高的朋友而言,科学选择和食用油脂是非常重要的。大量进食油脂固然于健康不利,完全不吃油也是不可取的。日常饮食可选用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油等,对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有帮助。不过,再好的“油”也得适量吃,每天20―25克就足够了。 腊肉因为是腌制食品,里面含有大量盐,所以不能每顿都吃;这样超过人体每天摄入的最大盐量; 所以当作调节生活的一个菜谱; 当然可以先采用蒸煮或者多次蒸煮,尽量降低里面肉的盐的含量,也就可以多吃了;与此同时也能享受腊肉的淳朴香味了。 腊肉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是重要的致癌物质。 腊肉不宜放置过长时间 一般冬季温度较低、湿度也不大,如果打算两星期内吃完,而室内气温又低于摄氏20度、湿度低于60%,便可以不用放进冰箱,只要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便可。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可先将腊味进一步烤干、晒干,用保鲜袋按一次食用份量封装,放于冰箱冷冻室内储存,一般可存放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