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香是回族人家最普通,也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种食物。逢年过节,都会有油香的身影。“上炕的裁缝,下炕的厨子”,就是过去对回族主妇的规定,油香炸的好不好,就可以衡量出这家主妇的厨艺。
回民油香分为起面油香、蒸油香和烫面油香。起面油香又叫发面油香,和面要用酵母兑温水,等面饧好之后,加入将苏打粉、香豆子、植物油和鸡蛋掺入其中,再加一些面粉。蒸油香也是发面,所不同的是先将面擀开、擀薄,形同一张大饼,随后抹上植物油,撒上香豆子,卷起来均匀切开,最后拧成麻花状,由上向下擀成圆饼,像蒸馍馍一样,将圆饼摞起来放入蒸锅。烫面油香,就是用开水烫过的面,先捂后和,等面完全凉下来,开始揉面。揉好的面团,再擀得薄饼越薄越好,下油锅炸即可。
油香在恩施是非常抢手的早餐食品,州城舞阳坝的几处炸油香的早餐摊上,从清晨7点起就一直围满了“贪吃”的客人,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等待的人群才逐渐稀少。
制作油香,得先有工具和原料,工具需要一个模具,恩施人把这个模具叫做油香瓢,它是一把长长的勺子,勺柄约半米来长,勺子约碗口大小,圆形扁平状,底部中央微微突起。原料需要将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细浆,再备上拌好辣椒粉等作料的土豆丝、鲜肉丝、葱花等。
炸制油香的过程是先将菜油入锅,并将其烧沸。再在事先备好的油香瓢里注入米浆,当米浆完全盖住瓢底时,放上鲜肉丝、土豆丝、葱花、辣椒粉等做馅,再在其上淋上薄薄一层米浆,即可入锅开始炸制。油香馅以个人的口味而定,爱吃鸡蛋的人还可以在馅上打一个生鸡蛋,据说炸出来的油香味道美极了。
炸油香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在油香瓢里炸,当米浆经过油炸后的硬度可以包裹住油香馅的时候,将油香瓢轻轻翻转,油香就自然滑入沸腾的油锅之中,然后用筷子反复地翻转,肉眼观察呈咖啡色时即可捞起,待滤油、微凉后就可食用。
油香的另外一种吃法是,在米浆里掺入豌豆或红薯丁,装入模具后不加馅直接炸熟,曰“酥麦豌”、“苕面窝”。
油香外焦内嫩,香脆可口,恩施人经常拿这个当早餐,甚至中午也吃这个,简直百吃不厌。可以坐在饭桌旁配上面条、豆浆之类的慢慢享用,赶时间的人也可用纸包着边走边吃。但由于是油炸食品,食用时需要留意自油香内渗出的油滴。同时,油炸食品虽然香脆,但不可一次性多吃或经常食用。
油香 做 油香
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气、香香锅。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异,以面粉、盐、碱、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具备这几种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鲜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据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选择辅料的种类,辅料主要有红糖、鸡蛋、蜂蜜、香豆粉、薄荷叶粉、肉馅等。制作油香时首先要和面、醒面。回族人和油香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说,面和好后,面团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净净。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团,每个小面团擀成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坯,在擀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翻过来擀,变换面杖的滚动位置擀一面即可。 将油上锅烧热,放入擀好的饼坯,待锅中油香略有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炸制过程中的火候不宜过大,油温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发亮”的说法。回族在炸油香时,一般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吃油香的时候也有讲究,如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时,拿在手中面儿要向上,一块块儿掰着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据说是圣行)。大部分只需用手撕成两半儿即可咬着吃。 以面粉加酵母,用温开水和好。发酵后的面 用碱水中和后掺进鸡蛋等辅料,在案板上揉好后摊成碗口大小 的圆饼,表面划二三条刀纹,然后放在锅内用香油炸熟,色红松软,味美醇香。
油香是回族传统美食之一!尤其是在过众多节日活丧葬礼仪的时候都会烹制!回族的油香同时又具备信仰的神圣性。一般炸油香都要具备大净和小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