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学名: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 cv. Merrillii.),别名中国榧,俗称妃子树。为红豆杉目、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乔木,中国原产树种,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
其果实外有坚硬的种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种实为黄白色,富有油脂和特有的一种香气,很能诱人食欲。
香榧树主要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苏、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其中以浙江的枫桥香榧、安徽的太平香榧和江西的玉山香榧(果)等最负盛名。
扩展资料
生长习性:
香榧正常生长生育期年平均温度14~18℃,历年≥10℃平均活动积温7000℃以上,年极端最低温度在≥-15℃,最高气温≤43.0℃,无霜期日数≥210Td,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1200mm。
香榧为亚热带比较耐寒的树种,雌雄异株,浅根性、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喜温湿润、弱光凉爽的气候环境下,朝夕多雾的溪流两旁和直射光较少而散射光较多的山腰谷地是它最佳栖息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忌风口栽种。
香榧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喜微酸性到中性的壤土,即pH值为4.5-8.5,耐干旱耐贫瘠,红壤、沙(石、砾)灰土都能适应、还可在裸露的岩石缝中扎根生长。一般情况下,香榧种植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设施齐全的区域为最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榧子
红豆杉科榧属常绿果树,大乔木。又名榧、大榧、南榧、野杉、玉山果。学名Torreya grandis Fort.。
起源与分布
原产中国东南部,自古有野生。《本草》中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彩故谓之榧。”宋苏东坡诗云:“彼美玉山果,粲食金盘实。”据考证作果树栽培至少有1300年以上。栽培地区集中在浙江的会稽山、天目山和安徽的黄山等地,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等地有少量栽培。其他国家极少种植,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罗马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越南等国从浙江引种试栽,历史尚短。
特征与特性
高15~25米。干周1.7~2米,大者达7米。树皮纵裂,深灰色或褐色。枝条轮生,小枝近对生。叶条形、线形、线状披针形,坚硬,急尖,螺旋状排成两列,长1.1~2.5厘米,宽2~4毫米;叶背有两条白色或黄绿色气孔带,常与中脉带等宽,与绿色边带等宽或稍狭。雌雄异株,花腋生;雄花椭圆形,有短柄,雄蕊4个成一轮,共6~8轮,基部为多数鳞片所包围;雌花生于短枝顶部,2~3个生于一处,无柄,珠皮一层,胚珠直立裸露,各花下部有一个大鳞片叶和4个对生小鳞片叶保护。4月至5月开花,6月至7月结实,翌年9月成熟。种子卵形,无柄,核果状,有肉质假种皮,被白色果粉,外种皮骨质,紫褐色或深褐色,种衣膜质,紫红色至黄褐色。炒熟后变灰黑色,种仁香脆,黄白色,表面微皱(见图)。
性喜温暖湿润,耐阴。年平均温16~17℃、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海拔300~800米,土壤pH值5.5~6.0的沙质红黄壤生长最适宜。
主要品种
榧属植物在世界上主要栽培种仅香榧一种。香榧最主要的品种无性繁殖者仅枫桥香榧(细榧)1个,此外,尚有芝麻榧、米榧、茄榧、圆榧、蛋榧、獠牙榧、棱榧、丁香榧、水榧、寸金榧及两性榧等20余个品种类型。以浙江诸暨、嵊县、绍兴栽培的枫桥香榧产量最多,品质也最优。除枫桥香榧供市场销售外,会稽山区的芝麻榧、米榧、茄榧也供食用,但品质稍差,其余均供药用;湖北竹溪的米榧及江西等省的少量圆榧,亦多供药用。
栽培技术要点
植地宜选择空旷通风透光处。多以枝接或实生繁殖。采用鱼鳞坑或等高梯田栽植,株行距5~7米,须配置1~2%雄株授粉。花前施氮磷钾速效肥为主,以减少落花落果;采果后要多施有机肥和适量速效氮,以恢复树势和保护幼果越冬。树冠扩大以后,要适当疏剪短截更新,以克服大小年。缺少雄株处,要人工授粉,以提高着果率。于4月中旬喷磷酸二氢钾1000~4000ppm,防止落果效果显著。种子开始转黄,种皮部分开裂即可采收。采下种子堆积发酵,待假种皮腐烂后,洗净晒干贮藏。
经济价值
为中国特有干果。种子烘炒后,香酥松脆,风味奇特,为馈赠款待亲朋的珍果。椒盐香榧深受国内市场欢迎。含油达51.7%,可榨油供食用。木材富弹性,不翘不裂,是建筑、造船、家具及雕刻良材。树皮富含单宁、柠檬醛及芳樟脂,为栲胶及高档芳香油重要原料。榧子有润肺、化痰、止咳、顺气、消积、消痔、通便及驱除蛲虫、钩虫、蛔虫等功效。树姿雄伟挺拔,四季常青,为庭园绿化良种。在华东、华中等区域的红黄壤山区大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