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取油茶籽榨油以供食用已有2300多年历史,油茶是大自然赋予华夏大地的瑰宝。
油茶原产中国,除日本和东南亚的少数国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国大面积种植,但是明代以前却很少有关于油茶的文字记载。
清朝乾隆年间,《三农纪》中提到“《山海经》谓之原木”,不过流传下来的《山海经》中并未找到相关记载。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花》中记载:南山茶,葩萼大,倍中州者,色微淡。叶柔薄,有毛。这应该是对油茶较早的记述。
南宋郑樵《通志》中记载:南方山土多植其木。
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记载: 味甘可入蔬,可燃灯,润发不染衣。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油茶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祛疾垢。
《建阳县志》 树类茗实而稍高大,皮有淡黄粉,花开白色,亦类茗。实似茗实而稍大,白露时熟。
清朝时期,人们把油茶称为“楂”。清代农书《群芳谱·木谱卷二》中记载:楂,橡栗之属,生闽广江右山谷间,树易成,材亦坚韧。实如橡斗,无刺。
张宗法《三农纪》中记载:掘地做小窑,勿通深,用砂土和实置窖中,次年春分时开窖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