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 榆 县
【概况】 全县总面积1408.18平方公里。辖18个镇,435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107.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8万人。
2004年,赣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0.2%。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2.02亿元、21.77亿元和21.66亿元,分别增长0.3%、1.4%和下降1%。实现财政总收入3.4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5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6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7.23亿元和5.04亿元;贷款余额24.84亿元,比年初增加2.69亿元。
【农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0.44亿元,增长1.8%。粮食总产37.95万吨,油料总产5.81万吨,分别增长55%和18.8%。全年造林143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8.50%。全年劳务输出17.6万人。实施土地复垦开发项目21个,其中国家、省级重点开发项目5个,争取无偿资金5278万元,新增耕地616.6公顷。
【工业】 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39.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75亿元,税收0.65亿元,利润0.5亿元,分别增长52.3%、52.7%和54.3%;产销率达99.3%。全部工业入库税收8500万元,增长30.2%。新上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引进资金16.84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2.6亿千瓦时,增长42.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8.1%。
【外经外贸】 实现进出口总额1597万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1500万美元,增长9.5%。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5个,增长45%;协议注册外资额1.1亿美元,增长3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484万美元,增长78.6%。
【基础设施】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4亿元,增长34.0%。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5亿元,完成建筑总面积78.6万平方米,县城拆迁面积6.7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改造建设3条县镇公路40.4公里、镇村公路81条315.2公里、沿海滩涂公路14公里。投资6150万元,总长38.4公里的石林公路二期工程按期通车。投资2600万元,完成海堤护坡4.2公里。投入1590万元,完成青口河中上游整治疏浚工程。投资950万元的城北客运汽车站顺利运营。
【商贸流通】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5亿元,增长11.7%。城乡商品交易市场67处,成交额48.96亿元,增长25.5%。新增个体工商户3455户。
【社会生活】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106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3765元,增长12%;人均居住面积20.67平方米。首批投运出租车50辆,固定电话及无线电话净增2.9万部,新增宽带用户767户。
【海洋经济】 实现水产品总量24万吨,增长13%。大菱鲆、河豚、三文鱼等海珍品工厂化高效养殖达30万平方米,成为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高效养殖基地。被列为省无公害水产品、农产品质量建设整体推进县。9个生产贝类、虾蟹类、淡水鱼类基地被省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海头”牌梭子蟹、“宋庄”牌螠蛏等22个产品被省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科技】 新批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9项、专利35项,科技总投入2.1亿元。荣获省“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称号。
【教育】 高考本科上线3708人,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新扩建中小学校舍2.7万平方米。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100%、97.7%和85%;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实验县”。引进社会办学资金6000余万元,改制和新建民办教育机构30所,化解债务1.2亿元。筹措资金1320万元,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
【企业改制面达89%】 截至2004年底,全县146家工业及流通企业,实施破产改制130家,改制面达89%;盘活重组闲置资产4.5亿元,核销破产企业债务12.9亿元。累计筹集资金2.1亿元,安置职工1.8万人,职工清偿安置率64%。金融部门累计发放工业贷款3.2亿元。全县改制运行企业安置职工就业5000多人,新增工业税收1100万元。开发紫菜采掘机、芦笋茶等市级以上新产品28个。
【民营经济入库税收1.2亿元】 民营经济入库税收1.2亿元,增长64.4%;新增私营企业463家,增长46.3%;新增注册资本7.7亿元,增长55.7%;发展农村经纪人621人。
【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2.3万人】 建筑业完成施工面积43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40亿元,从业人员达12.3万人。完成10.6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主体工程建设。房地产、建筑业入库税收4380万元,增长50.3%。
【大力推进银政银企合作】 共签订银企合作协议43份,合作金额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通过核销处置等形式,消化不良贷款7068万元。
【畜牧业健康发展】 扎实开展禽流感、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年饲养生猪72万头、大牲畜10.6万头、三禽1400万羽、毛皮动物52.6万头。
【生态环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青口、墩尚、沙河、柘汪、海头5个镇通过环境优美镇验收,8家规模企业被评为绿色企业。在金山、门河、厉庄、柘汪4个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塔山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关闭小化肥生产企业63家,取缔土炼焦生产项目21个、地条钢生产窝点39个。
【恢复举办第四届中国·赣榆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 10月23~24日,恢复举办第四届中国·赣榆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签订合作协议39个。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 “十五”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并完成生殖健康系列工程,超额完成省出生缺陷二级干预筛查任务,5个镇级中心站顺利通过省验收。启动“关爱女孩”行动,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降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率94%,人口出生率6.8‰。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 开发就业岗位9610个,净增就业人数361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98万元、养老保险金450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1714万元。全县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010人,增长12.36%,其中城镇2274人,增长22.17%。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县经常性社会捐助中心救助110人,发放救助资金26万元。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捐赠轮椅149辆,安置500名残疾人就业。
【推进为农办实事工作】 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77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0%;基金补偿220万人次,补助总额2010万元。改水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增受益人口10万人。农村公路建设超出省下达计划136.2公里。投入资金971万元,完成草危房改造3237户,救灾建房44户。认真执行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等税费改革政策,较好地维护农民利益。扎实开展“进百村、入千户、访万民”主题活动。积极配合省市扶贫工作队做好帮扶工作,市县镇三级共注入帮扶资金3589万元,实施帮扶项目6430个。
青 口 镇
青口镇是赣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文明镇、首批沿海卫星开放镇、江苏省百家名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9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99公顷,总人口165024人,辖24个社区居委会和19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三高速公路、204国道穿境而过;国家级渔港———青口中心渔港的建设获得农业部的批准。农业经济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培育了蔬菜专业村10个、草编专业村7个,建成了16个种植养殖示范区。工业经济形成了服装、铸造、机械、化工、制药、紫菜加工、水产品加工等15个门类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出口产品近千个规格品种。拥有7.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3333公顷,浅海11000公顷;综合开发形成“育苗、养殖、捕捞、加工、贸易、海洋生物、海洋医药”为重点的海洋优势产业,形成了全国最大水产育苗基地,享有“育苗之乡”的美称。兴建了八大市场、6条特色街、三大物流中心,成立了省级民营园区。200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9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收入5353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391元,净增664元。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年度“十强乡镇”。
党委书记 王建华
镇 长 孙承敏
柘 汪 镇
柘汪镇位于县境东北部,总面积72.3平方公里,海岸线11.8公里,滩涂面积2667公顷,耕地面积3000公顷,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3个自然村,总人口52303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748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712元,净增526元。国家级项目芦山小流域、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省级节水农业项目、省级荒山整理项目通过验收。推广了“鲁花”系列及“强筋小麦”等当家品种,建设了667公顷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万亩果蔬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建设青蛤、太平洋牡蛎、梭子蟹、锯缘青蟹、九节蛏5个千亩贝类养殖基地和秦家沙、西林子等5个紫菜加工基地。全镇拥有各类海产品加工企业60多家,年加工生产海产品2万吨。以尼龙颗粒、黑颗料及聚乙烯等颗料加工为全民创业的支柱产业,共发展塑料颗料加工企业300多家,年生产各类塑料颗料15万吨。2004年被评为省级信用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和省级安全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强乡镇”。
党委书记 张永波
镇 长 李志鹏
石 桥 镇
石桥镇地处黄海之滨,有小沙东海战纪念碑、九里观海亭和永久性海堤达标工程等人文景观。总面积79.5平方公里,耕地3900公顷,滩涂1100公顷,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64000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收入972万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净增478元。该镇资源丰富,地下储有1亿立方米陶土、1000万吨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东部拥有1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建成无公害蔬菜、杂果、梭子蟹养殖、2500公顷花生基地和4个700公顷种植养殖基地。工业形成玛钢铸造、建筑陶瓷、石英开发、海产品加工、玩具生产、电子制造六大支柱产业。
党委书记 马济明
镇 长 单立声
海 头 镇
海头镇位于海州湾中部沿海,水陆交通便捷,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7公顷,辖29个行政村,总人口8万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1991万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5277元,净增745元。境内建有700公顷梭子蟹、550公顷贝类、170公顷紫菜、700公顷潮间带贝类、2700公顷浅海域贝类养殖基地,年养殖产量2万吨。拥有640艘大马力渔船从事远洋捕捞,年捕捞量达285万吨;拥有50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从事水产品贩运;有育苗场73家,建有工厂化养殖场12家,全镇工厂化养殖面积8万平方米;拥有绳网加工厂100余家,并建有全市最大的私营绳网加工园区,可容纳80户绳网加工企业入园生产,2004年入园企业12家,总投资6000万元。全镇桑园面积1100公顷,年产干茧400吨,同时拥有蚕茧站、缫丝厂2家配套企业;利用嫩桑叶研究开发的“龙圣”牌桑茶填补了省内茶叶的空白。机械制造和海产品加工异军突起,连云港神亿紫菜有限公司年产紫菜1亿多张,远销美、德、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海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绳网加工、栽桑养蚕、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财政十强乡镇”、“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先进乡镇”。
党委书记 卢西村
镇 长 陆振杰
宋 庄 镇
宋庄镇是“对虾养殖之乡”,地处海州湾畔。总面积32.1平方公里,耕地1600公顷,拥有海岸线13公里,潮间带滩涂3000公顷及浅海水域10000公顷,天然深水不冻港1座。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6260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673万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4117元,净增374元。农业以沿海养殖为主,实施万亩对虾、梭鱼、螠蛏混养,建成全国首家海水养殖有机食品基地,完成大菱鲆工厂化养殖6万平方米,并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1家———连云港富裕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市惟一通过“HACCP”产品认证直接进入欧盟、韩国的企业。2004年荣获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市“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 谢士荣
镇 长 刘希高
罗 阳 镇
罗阳镇位于赣榆县东南部,紧靠连云港市区,204、301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2340公顷、滩涂3200公顷,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35609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643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074元,净增628元。罗阳镇突出工业主体,创新机制,打造全市一流的工业园,引进资金3.1亿,新上项目22个,形成硅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彩色印刷、医疗制品、塑料加工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4亿元,工业用电量360万度,创工业税收250余万元。注册认证“盛茂”牌稻米、“港圣”牌棉花、“罗阳”牌水产三大生态品牌;新上金水湾食品、通顺粮贸、恒新棉花等龙头企业。2004年荣获全市“民政工作先进镇”、“双拥工作先进镇”、“劳务输出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 邢先龄
镇 长 王济富
沙 河 镇
沙河镇位于赣榆县西南部,310、327国道和省道牛青公路呈现“个”字型在镇中交汇,是省新型示范小城镇、重点中心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22公顷。辖52个村,总人口114645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6亿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2元,净增601元。充分发挥传统和区位优势、交通和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工业兴镇理念,初步形成电子、化工、机械、木材、管材、食品、服装、铸造八大支柱工业体系。“白马河”牌板材出口日、韩市场,“浪潮”牌管材遍布全国各地建筑市场,成为知名品牌,新引进投资6000万元的连云港顺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顺利投产。依托省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和连云港市远郊蔬菜基地,形成“东蒜、西果、南菜、北莓、中粮油”产业种植结构。被市政府命名为“设施蔬菜之乡”、“大蒜之乡”。
党委书记 宋 健
镇 长 李 冰
欢 墩 镇
欢墩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公顷,下辖16个行政村,人口38816人,其中移民人口27000人,是江苏最大的移民镇。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76万元,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327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纯收入3414元,净增338元。该镇是连云港最大芦笋种植基地,芦笋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是苏北鲁南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拥有浅水网箱4万只,淡水鱼塘333.3公顷。建成朱范和欢墩埠2个工业园区,引进企业50余家,成为新兴的边界工业强镇。被评为“连云港市建筑业先进单位”、“多种经营先进乡镇”、“江苏省教育先进乡镇”。
党委书记 毛太乐
镇 长 钱奎军
墩 尚 镇
墩尚镇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卫星镇”和江苏重点中心镇,交通便捷,204、310、327三条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素有“草莓之乡”、“草帘之乡”的美誉。总面积4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20公顷。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37749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财政收入638万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5元,净增450元。形成以食品、轻纺、化工三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镇工业项目集聚区有企业26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被评为省级“乡镇工业示范园”。全镇泥鳅养殖面积333公顷,年出口泥鳅6000多吨,创汇千万美元以上。
党委书记 刘洪卫
镇 长 苗运超
塔 山 镇
塔山镇于2001年12月由原土城镇、徐山乡合并组建而成,地处赣榆中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紧邻204、327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素有“赣榆后花园”、“中国杞柳第一镇”的美誉。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59公顷,辖30个行政村,人口63000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财政收入7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3元,净增348元。盛产水稻、玉米、花生、小麦等优质农产品;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服装、柳编、化工、塑料、板材、机电、玩具等行业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格局。连云港塔山湖草柳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多个系列3000多种柳编工艺品畅销美、俄、日、英、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委书记 徐继方
镇 长 夏新宇
厉 庄 镇
厉庄镇地处苏鲁交界,是赣榆县西北重镇,交通便捷,位置优越,242省道、厉大公路贯穿镇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公顷。辖16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总人口34179人。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收入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8元,净增472元。该镇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拥有大小山头13座,水库14座,可供开发景区有二龙山景区、龙泉山景区、新坝景区、二狼山景区等。近年来,大樱桃、板栗、雪枣、蓝莓等珍稀果品的生产成为该镇一大特色;通过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新上的一批铸造、机械制造、石材加工、矿泉水生产企业成为全镇支柱产业;以猪、牛、羊、鸡、鹿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小区规模扩大,数量增多。
党委书记 卜庆平
镇 长 钟昌广
城 西 镇
城西镇紧邻204、310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厉大公路与青班路交会于镇区中心,交通便利。总面积4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86.4公顷,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1189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478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271元,净增77元。城西镇地处平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等。镇内有工业园区、商贸区。有700公顷花卉种植示范园区,被市政府命名为“花卉之乡”。加工业、包装、服装、铸铁为该镇支柱产业。全镇有工业企业158家,其中私营企业140家、合资企业18家。
党委书记 瞿世强
镇 长 赵厚峰
门 河 镇
门河镇距同三高速公路10公里,紧靠204、310、372国道。总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33.3公顷。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622人。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428万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净增480元。拥有700公顷银杏、266.7公顷草莓和700公顷中药原料规范化种植基地。工业发展迅猛,形成塑料加工业、酿造、铸造、编织、银杏加工、木材加工等工业体系。拥有私营企业40多家及8个私营工业小区。“门河”牌银杏叶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4年度门河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先进单位、“社会治安安全单位”、“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单位。
党委书记 倪佃杰
镇 长 董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