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桃估计对于一些农村种植有茶树的地方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茶桃其实是在油茶树每年开花的过程中,变异而成的一种桃子形状的果实,它外表白色,就像一个个馒头一样挂在油茶树上。每当春季四五月份的时候,油茶树就遍地开花了,而这个时候有一些油茶树上会结了一个个白色的茶桃。记得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去山上扫墓,有时候路过油茶地,都会寻找这种茶桃来吃。对于茶桃其实是可以吃的,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而且它口感清香、脆甜可口。除了茶桃,油茶树上还会有“茶耳”,从科学角度来说,茶桃、茶耳都是油茶树感染茶苞病的表现,它油茶的一种真菌病,这种菌叫担子菌。目前只发现在油茶的植物上发生,它是由于受到这种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嫩叶肿大起来形成的一种东西。专家说这种茶耳和茶桃虽然是一种植物病变引起的,但是不会传染给人。而小时候我们还专门去山上找它来吃,由于它口感又脆又甜,味道也有点像莲雾,非常好吃。而关于它能不能吃,专家说最好少吃。以前茶油树基本不施农药化肥,如今不一样了,为了安全,建议不要吃为好。
它是一种“仙果”。这种野果有时大如拳头、小如鸡蛋,像球;有时大如杯垫、小如硬币,像饼。
它非常少见,十个杭州人九个半没见过。
它产自油茶树,上山去摘,油茶树满山,但结出果来的油茶树百中无一。
它是“茶桃”,现在刚刚成熟,色白、味甘。山民说,它就是《西游记》中“王母娘娘的蟠桃”。
神秘野果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吗?
王开全是杭州淳安姜家镇人,他和周边霞社村、甘坞村、首岭后村的村民一样,几乎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上山去寻“仙果”,人数少时三五人,多时十几二十人。大家心里都有数,哪座山有树,哪棵树有果。但,即使这样,也总是摘果很少——如果能拿回家一二十个,就算是非常好的运气。
“非常少,完全凭运气。”王开全4月18日早上9点上山,中午时分回来,摘了将近20个,是所有人当中收获最多的。“树一般都在很高的山上,没有路,果子长在树叶之间,不太能看得到。”
这种被山民称为“仙果”的又叫茶桃(球形的空心,饼状的实心),长在油茶树上。非常奇怪,大部分时候它以拳头大小的球形出现,偶尔能见到杯盖大小的饼状。之所以说难摘,是因为绝大部分的油茶树上都只结茶籽不结茶桃。
摘下山的茶桃白色,外表还有一层尚未褪尽的黄色薄衣——无论茶桃还是茶片都一样,只有等到青色转白,“薄衣”褪去才好吃。
詹婆婆今年77岁,嫁到浪川50多年,年岁的关系,她没法上山,但总有小辈会给她送茶桃。“在家做姑娘时就去摘,年年吃,鲜、甜、脆。野果当中,最好的就数它,很多人叫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她拿出一个,用手撕成片往嘴里放,有一种惬意的满足。
钱报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姜家镇,淳安当地包括界首、郭村、浪川、汾口、枫树岭等20多个乡镇的山上都有油茶树,都有茶桃,口碑最好的当属浪川、汾口一带——这些地方的山更高,人类干涉更少。
无独有偶,浙江磐安东山山茶油专业合作社的黄剑胜最近用自家油茶园花海刷屏了朋友圈,挂在枝头的茶桃,同样吸引了大家好奇的目光。
专家提醒:还是不要食用为好
神奇的茶桃,它到底是什么?
“油茶‘茶耳’、‘茶桃’,其实是油茶树感染茶苞病的表现。这是油茶的一种真菌病,这种菌叫担子菌。目前我们还没有在山茶科其他物种,如茶花、茶叶上发现有植株感染这种真菌的情况。”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经济林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姚小华说,“在浙江,每年4-6月,油茶容易感染茶苞病,梅雨季节很高发。病变植株会肿起来,形成‘茶耳’,后来会越肿越大,变成球形或桃形,就是大家说的‘茶桃’了。可以说,浙江油茶产区普遍存在这种病害,它会对油茶产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
油茶树为什么会生这么可爱的毛病呢?
钱江晚报记者又联系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森林健康与保护课题组的张亚波博士。
“每年,气温16-18℃,空气湿度在70%-80%的时候,是最适合油茶担子菌孢子繁殖的。当气温高于20℃或低于15℃时,担子菌孢子就会受抑制,进入休眠状态。”
张亚波说,长江流域以南的油茶省份都存在油茶感染茶苞病的情况。因为这种病害会抑制植株光合作用,如果多发的话,就需要人工防治了。一般,物理防治的办法是直接剪掉,土壤深埋或者远远带离油茶园;化学防治的方法就是喷洒光谱类杀菌剂。不过,由于人工成本高等原因,油茶产区一般不太进行人工防治。
既然是一种植物病变,那茶桃究竟能不能吃呢?
“在油茶产区,当地农家确实有采摘茶桃来食用的习惯,它的口感又脆又甜,味道嘛,有点像莲雾。多的时候,整株油茶树都会结满圆滚滚的茶桃。不过,茶苞病是植物病害,并不会传染给人类。至于它到底能不能吃,我觉得食用需要谨慎,因为油茶树也需要病虫害防治,在不清楚有没有施过农药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食用的好。”姚小华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