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农书又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农家月令书,它创始于公元三世纪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以后的如《四时纂要》、《农桑衣食撮要》、《经世民事录》、《农圃便览》等等,层出不穷。这类书是我国农书的一个特殊体例,把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需要进行的农业生产操作事项,按照缓急,分别先后,依次序排列写成。
第二种,以公元六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为代表,着重于农、林、牧、副、渔各项技术知识的系统记述。
第三种是通书性质的农书。所谓通书,主要是指民间的日用百科全书。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书》,明代的《便民图纂》、《多能鄙事》,都属这一类。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战国时期的专门农书有《神农》、《野老》两种,可惜它们早已散失了。只有《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们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学论文。
西汉人的著作,就是《董安国》(十二篇),《蔡葵》(一篇),泛胜之《泛胜之书》(十八篇)。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得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本书写于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到十三年间(公元533年到544年间)
陈旉(1076—?)写成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的《陈旉农书》,就是我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综合性农书。
元代王祯的《王祯农书》是一部大型的农书。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
《氾胜之书》:西汉犯胜之所作,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四民月令》:后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
《齐民要术》:北魏末年贾思勰所作。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全书10卷,共92篇,季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其中包括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和蔬菜的栽培、果树的栽培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农桑辑要》:元世祖时,为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司农司编纂《农桑辑要》(7卷)颁发各地。
《农书》:元代王祯著。分三大部分:一、《农桑通决》,综述我国农业发展概貌,分列农事、牛耕、蚕事等多项农事问题。二、《百谷谱》,分述谷、瓜、蔬、果、竹木、经济作物等的栽培方法及备荒问题。三、《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农书》之末还附有他的《造活字印书法》一文,是目前所知的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文献。
《农桑衣食撮要》:畏兀儿人鲁明善于1314年出版的农历性质的农书。其内容以中原地区农事为主,兼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经验,其中如收羊种、造酥酒、晒干酪等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是一部药典,同时也是一部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著作。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是对明末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的系统总结。共18篇,分上中下三卷。从农作物的种植、首歌、加工,到制盐、糖、油、酒、曲和制衣服、染颜色;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五金的采冶,器具的煅铸,石灰、矾石、硫磺和煤炭的利用以及车船、朱墨、珠宝等制作,皆有记载。
1、瓜怕刮,烟怕淹,黄瓜就怕雾阴天。种瓜最怕风刮,刮风能把瓜秧刮乱,影响结瓜;烟草怕水涝灾害,烟草遭受水灾后会很快死亡;黄瓜怕阴雨天气,持续的连阴天容易使黄瓜得霉菌病。
2、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清明期间,给庄稼施足肥,浇足水,即使是瘦苗也能转化为壮苗,实现丰产丰收。“清明时分麦三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3、花期旱一段,产量减一半。农作物开花期间正是需用大量水分的时候,如果此时发生旱灾,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减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因此会出现减产现象。
4、豆子开花,墑沟摸虾。大豆开花的季节,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时候,哪怕是豆田的墑沟里有水有鱼虾,也不会影响豆子正常生长,大豆开花期只要雨水不淹没整个豆稞,都不会影响大豆的正常产量。
5、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清明期间是播种棉花的最佳时机。
6、清明前后一场雨,大麦小麦全中举。清明前后,是大麦、小麦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这个时候如果能下一场雨,对于大麦、小麦生长是极为有利的,夏收时大麦、小麦一定会丰产丰收。(注:中举,原意指考取状元,现比喻小麦产量高。)
7、冬季麦盖三场“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季降雪对冬小麦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一是雪水可以滋润小麦生长;二是雪融化后可以冻死部分越冬害虫,有利于小麦的丰产丰收。“瑞雪兆丰年”、“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8、冬前两次雪,小麦稳如铁。意思是说冬季连降两次雪雨,小麦丰产丰收稳成定局。
9、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秋分时节要将种植的大葱收获出售,否则到了霜降再收获,葱就会减产,严重时会空掉半截。
10、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枣在七月份成熟,梨在八月份收获,柿子在九月份上市。也可以说成“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意思大同小异。
11、桃花开,杏花败,柿子开花杏下来。当桃花开始开放的时候,杏花已经凋谢了;当柿子开花的时候,甜甜的麦黄杏已经上市了。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杏子是较早上市的一种水果。
12、寒露两旁看早麦。当寒露节气来到的时候,早种的麦苗已经出土了,这句谚语告诉人们,寒露节气就应该开始播种小麦了。与“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意思相近。
13、立秋栽葱,白露种蒜。立秋之后,各种秋熟作物都不能再种植了,但是是可以栽葱的。白露季节是可以种蒜的。这两句谚语告诉人们应该按照季节来安排播种和收获,不可违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谚语“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4、立秋三天秫秸响,小孩早上抱肩膀。立秋之后,天气渐渐变凉,早晨和晚上的气温有些低。高粱穗变红了,棉花到了成熟成熟的季节,所有的秋熟作物都应该收获了。与谚语“立秋三天遍地红”、“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是一个意思。
15、三百六十行,庄稼人头一行。意思是说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告诫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人人都要尊重种田的农民。“七十二行,种地为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6、添田不如换种。这句谚语是说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如改换良种,提高作物单产,这样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17、万物生于土,万物归于土。人世间的所有物种都是从大自然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大自然中去的。
18、深耕地一寸,多打粮一囤。农田要深耕浅种才能多打粮食,丰产丰收。与“地要耕种,儿要亲生”、“深耕浅种苗儿旺”等谚语意迹运思相近。
1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拍枝家。庄稼长势如何,能否丰产丰收,全靠施肥多少来决定。与“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地无师傅,全靠灰、粪、土”意思相近。
20、水利不修,有田也丢。要想种好田,首先必须开挖好内外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这样才能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否则,不兴修水利,即使有田也不能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