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概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沃土上,农业科学的智慧积淀深厚,如同一部璀璨的明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正是这样一部汇集了国内外古今农业知识的巨著,它不仅包含了中华民族农学宝库中的瑰宝,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这些被誉为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杰作,至今仍受到学者们的珍视。
进入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了农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元体系。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满足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编纂这样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成为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期盼。它旨在将农业各学科的知识以准确简明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助力农业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进程。
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科技的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提升,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农业得以加速发展,全面发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要传承和整理历代农学遗产,汲取农业生产实践的智慧,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因此,《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不仅是对人类现有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全面介绍,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它承载着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专为中兽医卷提供详尽的介绍。这部汇集了古今中外农业科学精华的大型工具书,旨在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提供全面且精准的农业知识。中国农业历史深远,自古就有诸如《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这样的经典著作,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备受学者推崇。
进入现代化,农业科学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体系,现代农业强调运用科技和管理手段推动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编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成为必要,它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涵盖了农、林、牧、渔等多个领域,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概述,更强调应用技术的实用性,目标读者包括农业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农业干部和农民。
自1980年起,国家农业委员会主导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得到了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的大力支持。这部百科全书计划分30卷左右陆续出版,每卷独立,便于读者根据需求选购。编纂团队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力求书稿质量,旨在体现中国特色和风格。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情指导,但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们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以便在再版时进行修订。这部百科全书是中国农业科学发展的基石,它的成功编撰是农业科学界共同努力的成果。感谢所有支持者,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工具书为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农药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编辑本段]分类及剂型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
农药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形态,少数是气体。根据害虫或病害的各类以及农药本身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法。如制成粉末撒布,制成水溶液、悬浮液、乳浊液喷射,或制成蒸气或气体熏蒸等。
[编辑本段]定义
法律定义: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如美国,早期将农药称之为经济毒剂(economic poison),欧洲则称之为农业化学品(agrochemicals),还有的书刊将农药定义为除化肥以外的一切农用化学品。80年代以前,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害物的杀死,但80年代以来,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并不注重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因此,将农药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1 pesticides),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抑虫剂(insectistatics)。抗虫剂(anti一inect agents)、环境和谐农药(envi一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或environrnentfriendly pesticides)等。尽管有不同的表达,但今后农药的内涵必然是对窖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药工业经历了创建时期(1949~1960)、巩固发展时期(1960~1983)和调整品种结构,蓬勃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农药品种和产量成倍增长,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国务院决定1983年3月起停止生产六六六和滴滴涕,1991年国家又决定停止生产杀虫脒、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5种农药,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家集中力量投(扩)产了数十个高效低残留品种,使农药产量迅速增加。到1998年,全国已能生产农药200种(有效成分),农药总产量近40万吨(以折100%有效成分计),全国农药生产能力达到75.7万吨。
我国农药产量已能满足农业需要,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是品种仍不足,以1998年农药产量计算,其中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0%,除草剂占16%,植物生长调节剂占2%,因此,我国农药品种结构和各类农药之间比例调整的任务还很繁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个调整任务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完成。 农药工业的发展,农药产量的增加,农药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保证农业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门统计,1996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40多亿亩次,化学除草面积达6.2亿亩次。每使用1元农药,农业可获益8~16元。
[编辑本段]详细分类
1. 杀虫剂:
A 有机磷类 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焦磷酸酯
B 氨基甲酸酯类 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二甲基氨基甲酸酯
C 有机氮类 脒类、沙蚕毒类、脲类
D 拟除虫菊酯类 光不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E 有机氯类
F 有机氟类
G 无机杀虫剂 是以天然矿物质为原料的无机化合物
概述
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仅尿素[CO(NH2)2]是有机化合物。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