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要努力达到“适、优、新、大、高”的要求。
1、“适”——园区的功能设置要和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选择适销对路的主导产品。
2、“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优质产品的品牌。
3、“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园区发展后劲。
4、“大”——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5、“高”——园区的劳动生产率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高。
北方地区: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南方地区: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六优化、一巩固”为重点:
一是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品种上,重点是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牛奶质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品质上,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
二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效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大力支持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消化粮食尤其是玉米库存。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是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当前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四是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加大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重点调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长江流域湖泊水库和近海水产养殖。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已基本形成,优化区域布局要更多地微调、适调、精调,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大折腾、“翻烧饼”。
五是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介土地托管方式,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鼓励引导农民自愿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
六是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抓好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试点,扩大东北黑土退化区治理试点范围,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生产生态相协调的路径和体制机制。
七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坚持把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确保口粮安全的根本举措,把建设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产能稳固的粮食和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向农业现代化不断趋近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无论是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民,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进军。在相当长的一段工作中,“代表”的具体实践,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不高,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低,社会化服务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就是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为核心,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工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工程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民现代化,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粮食战略工程实施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升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的比重,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突出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环节的利益增值。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建设高标准粮田、改造中低产田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和实施一批提高保障支撑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农业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跨上新台阶;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加快培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