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属于我国北方茶区,自196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南茶北引”以来,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又呈现出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茶叶生产区域也由日照、临沂、青岛三市的东南沿海部分县、市、区扩大到胶东半岛的威海、泰沂山区的泰安、潍坊等地。茶叶生产在全省农业种植业中所占比重虽小,但在产茶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茶叶生产现状
(一)茶园面积、产量稳步增长。茶叶是山东省农业种植业中特色产业,由于茶叶生产经济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收入,各产茶市、县、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快了茶叶生产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在茶叶生产、经营中,制定了吸引外资、减免有关税收等优惠政策,使非农企业从事茶叶生产、经营逐年增加。使我省茶叶生产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跨行业的产业化格局。
(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向名优茶转变,各地根据茶叶消费市场的这一变化,及时调整了茶叶产品结构,大力开发了名优茶生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了茶叶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在茶叶的销售中,品牌效益较为显著,如日照市岚山区的雪青茶、莒县的浮来青茶,胶南市的海青锋茶、莒南县的玉芽茶等价高且供不应求。在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下,全省名优茶产量约占茶叶总产量的45%,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70%。名优茶已成为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
(三)推广设施栽培、提高经济效益。茶园设施栽培效益显著,一般亩产值在10000元左右。如东港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建大棚茶园230亩,总收入达23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1300元。莒南县珠边镇1公斤大棚茶相当于1000公斤小麦的价值,该镇已发展大棚茶园500多亩。设施栽培茶园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在冬季对新茶的需求,而且有效解决了茶树安全越冬,也更好地发挥了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目前,全省各种棚架结构的设施栽培茶园面积达1.5万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成为我省茶叶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今年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据业务部门统计,全省茶园总面积23.4万亩,茶叶产量5000吨左右,茶叶总产值约49200万元左右,实现了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三个增长。据调查分析,今年茶叶生产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茶园面积稳步扩大,预计今冬新增茶园面积在4万亩左右,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27.4万亩。二是茶叶产量、效益双增加,三是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全省有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达26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四是茶园耕作、修剪、采摘、加工机械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春茶生产有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春茶开采比往年晚10天左右。二是品质优、价格高。三是销售好,产品供不应求。春茶总产量2320吨,比上年增加180吨,春茶产值达23730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48.23%。
二、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省茶叶生产虽取得了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我省茶叶生产虽呈现出多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但茶园分散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技术不规范、质量不稳定,龙头、基地、农户之间虽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各加工企业之间的价格无序竞争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我省所产茶叶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花茶市场逐年缩小。目前无论是在我省茶叶产区或销区,市场竞争秩序极不规范,各生产厂家的茶叶包装上都印有“中国名茶、江北第一茶”字样,不知名从何来,谁家确认第一。到处可见正宗“日照茶”的标牌,其实有许多茶叶不是产自山东日照,而是外地茶冒充日照茶,突出表现在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影响到山东茶叶的声誉。
(三)质量标准和品牌意识差。我省茶叶在历届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都获得过金奖、银奖和名牌产品,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历届“中茶杯 ”名优茶评比中也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低。突出表现在茶名多、品牌乱。在茶叶生产、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普遍存在。有些地方虽已制定了茶园管理技术规程和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但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
(四)茶树优良品种占园比例小。我省“南茶北引”初期,先后从南方引进过12个省的群体种。现有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近几年虽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引进了无性系茶树良种,但由于生态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面积的推广。迄今为止,我省还没有一个完全适应当地栽培的抗寒优良的当家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叶生产向着优质、高效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