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茶油品牌 供应商 营销展会 代理加盟 茶油收购
首页> 百科信息> 详情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绿色山茶油 2022-03-05 07:20 编辑:niming 10079阅读

中国茶叶博物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起开放,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兴建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中国茶叶博物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选址在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双峰一带,从而设计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6大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一号楼为陈列大楼,设5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中国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史,茶萃厅展出中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样品,茶具厅展示中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茶事厅介绍种、制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俗厅介绍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反映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二号楼用作外宾接待和学术交流。三号楼设6个不同风格的茶室,供参观者品尝各茶系的饮茶风味。在四号楼,参观者可以欣赏到古今中外的茶艺和茶道表演。馆内建筑具江南园林特色,曲径假山和周围茶园相映衬,把参观者带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围之中。 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业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饮用开始的。几千年来,随着饮茶风习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茶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长河中不断丰厚和发展起来,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独特的风采,丰富了世界文化。今天,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维系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与中国人民的不解之缘。关于茶事, 历代茶人进行了无数次探索和尝试。自陆羽《茶经》问世,茶事方大行其道。古往今来,茶之种、之制、之器、之藏、之饮、之用各有其术,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震惊:它没有围墙。一般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都是庄严肃穆的,有一种泱泱经典文化的架子。但茶叶博物馆整个地打通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它仿佛在告诉人们:我们没有门槛,我们欢迎每位客人的到来。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却是一个茶文化氛围相当浓淳的休闲景区,处处彰显了人文主题和茶文化韵味,以独具江南风味的园林艺术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专题展示吸引着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和中外游客。脚下的路,一下子夺走了所有的视线。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如荈、诧、荼、茗等),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奔放不羁,或古趣盎然,人们不禁陶醉于这书法篆刻的艺术天堂里,既有书香墨韵,也闻到了浓浓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不知不觉走完这条名为“双香径”的茶道,来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条横贯茶博,颇具茶韵的水系,成为茶博游览的景观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为茶之母” 的主题,力现“茶”与“水”的交融关系。水系利用山势,引进钱塘江活水,从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贯通到东南角,与馆外山涧溪流相汇合,以经天然瀑布长年冲刷的天然大岩石驳岸,并在溪底铺就一层鹅卵石,采用深潭蓄水、分层筑坝、涌泉、山涧、溪滩等处理手法,让水流逐级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涧,形成叠水效应。 顺水而下,水系两旁是特色茶楼和室外品茗专区,出东南,则来到了茶博文化的精粹——陈列大楼,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水景到此渐至收尾,整一条游览线路既显通畅连续,又寓意深远。走进陈列大楼的序厅,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润着偌大一个绿色的 “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动静结合的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之源远流长,诠释了茶与水、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突出了展览的主题。茶叶博物馆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庄重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而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切片到各种栽培茶树标本;从良渚时期粗朴简陋的饮器到明清精美绝伦的宫廷茶具;从茶籽化石到民族风格浓郁的茶俗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辅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图表,制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优雅动人的音乐,演绎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茶博馆的陈列有许多独特的创意,它努力增加直观感,提高观众的感性认识,一改传统博物馆只准看、不准动手的规矩,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参与机会,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有的展厅设开放陈列区。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三百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去触摸,甚至可以用嗅觉去感受它的香味。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去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被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获得的喜悦。在茶叶博物馆除了能欣赏到专业的茶文化展示外,还能在视野范围中不断地加深和拓宽知识,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公园般地博物馆,对周边植物配置进行了精心地处理,不遗余力地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显主题,将茶文化不断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绞股蓝、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条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等。既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营造出特色植物景观,同时在配置上有层次,又有茶文化特色。徜徉于博物馆,不经意地看去,是个不露人工痕迹的生态公园,但细细观察,每座桥,每个水池都有着诗意般的名字,都蕴涵了生动的文化故事,就连一草一木都具名目,都有文化韵味。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等等。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精心的植物配置和品种园,大大充实了茶博茶文化的内涵,并成功地将茶文化从单一的视觉展示中解放了出来,向周边环境延伸,形成可观、可触、可感的新体验。 茶叶博物馆的环境小品也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300多个形态各异、雕刻精美的柱础,或安置于玻璃长廊柱子下,或作为环境装饰,或供游人小憩。柱础石质不同、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显示了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包涵着丰富的人文和古代建筑艺术的信息。在博物馆中,总能看到不少游客对道路两边的柱础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些精巧玲珑的石墩子,尽管经历年代久远的风雨剥蚀,仍是依稀可辨,面面都有寓意祥瑞的石刻图画,寓意丰富,风采传神。有了这些柱础的参与,茶博的文化氛围更显浓郁,是茶文化的开枝散叶之地,还是一座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收藏所。茶圣陆羽的仙风道骨让人驻足不前,远眺群山的陆羽,激发了人们对先贤的缅怀。茶博陆羽像为青铜制,高约2.5米,并配有低矮的茶桌,置茶炉、茶杯等品茗用具于上,陆羽则站立于旁,衣袂飘然,左手持一茶碗,右手持一茶书,回味着唇齿之间的茶香余韵,神态自若,气势生动。 安置于吉庆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也引起了人们格外的注目。虽为小品设置,其实是可以使用的。圭表和日晷均属于我国流传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以太阳为观测目标,根据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计时仪器。圭表是根据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来测定节气的、定年长的,由圭和表两部份组成,圭表基座一周分别装饰“宋代审安老人十二茶具图赞”及“二十四节气歌诀”。日晷则是利用一日之表影的方向变化来定出时刻的,由盘和针两部分组成,日晷一侧装饰“与日俱进”,另一侧装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日晷所指的时间是本地实际的太阳时,即真太阳时,与常用的北京时间存在不等时时差。圭表和日晷对我国古代的农事生产极有帮助,而茶叶生产也是属于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利用圭表和日晷来测定茶叶采摘的节气和时间,体现了茶事的季节性要求。圭表和日晷的设置既有助于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可以根据提示亲自动手测定时间和节气,同时也将茶事活动纳入了一个完整的农耕文化中来体现,显现了茶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亲密关系。带着轻松愉悦的休闲情绪,在茶叶博物馆观摩品味,累了,随意地拣一处坐下,深深地呼吸空气里桂花的甜香,渴了,挑一处有水声鸟语的地方坐了,叫上一壶茶,细细地品,慢慢地让茶香弥满唇齿之间,便也就品出了一种闲情逸致、一种别样的风雅来了。这样的风雅,是会被记取的,记取的一半在于茶博风情一半在于人文。走进了这龙井茶乡,品出了另一番西湖烟月味,这种味道,正如杯中的茶,虽浓酽,却也回甘久久。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