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起源于汉朝的,到隋朝开始才慢慢远销海外,凡是开放海禁或者与海外有官办贸易的朝代依靠茶叶、丝绸以及瓷器赚了不少的白银,但是茶也只是存在经济价值,要说属于战略物资,那太过牵强了,原因很简单,虽然赚钱,但是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发生战乱、灾荒,茶叶不能当饭吃,茶叶只有在盛世或者和平时期才能存在经济价值。
但是盐不一样,盐是人的必需品(自行百度下“低盐综合症”),是正儿八经的战略资源,两三个月不吃盐是会死人的,所以历朝历代都会把盐列入官办、垄断,一是为了国家有税收,二是防止私人买卖哄抬物价,造成盐价飞涨,在古代,不论哪个朝代贩卖私盐者一律都是死罪。
为了实现茶叶长时间储存,包装尤为重要。锡被广泛用于国内外食品包装,是食品保鲜包装的最好材料,又称绿色金属。由于锡罐具有抗氧化能强,气密性好,透氧率低,传导性好,没有金属异味等特点,长久以来就被人们作为储存茶叶的器具。锡有很好的杀菌!保鲜功能!用纯锡茶叶罐盛放的茶叶可以长期存放,不易变质!发霉!还能够防潮!保鲜!纯锡茶叶罐是至今在国际上被公认为茶叶长期保鲜的最佳器皿
游牧民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庞大族群。他们追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骑马放牧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放牧就像中原地区农民种地一样,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游牧民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在人们的印象中,游牧民族拥有成群的牛羊马匹,他们吃的自然是顿顿牛羊肉。其实,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真的想多了。也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游牧民族不是顿顿吃肉,那么他们吃什么?
首先,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游牧民族养牛羊马匹是为了吃。其实,并非如此,古代游牧民族养牛羊马匹除了吃外,更主要的是为了出售,用牛羊马匹换粮食、铁锅、茶叶生活物资。游牧民族虽然拥有成群的牛羊马匹,但他们自己是舍不得吃的,因为马匹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昂贵的,他们根本舍不得吃。这就和很多盖楼的建筑工人一样,他们盖了一片片的楼房,但他们连个阳台都买不起。他们只吃一些病死的和老弱的牛羊,大部分都要留着卖钱和产仔繁衍更多的牲畜。
其次,游牧民族虽然以肉食为主,但那是富人的生活,只有贵族和富裕阶层才能天天有肉吃。古代牧民们一般吃两顿,早晨一顿米粥(主要是小米),晚上一顿肉粥,偶尔能吃上一顿肉或者肉干。肉类主要来自他们狩猎的猎物和一些老弱病残的牲畜。他们常吃的是羊肉和牛肉,一般只有招待贵客或者祭祀的时候才有马肉吃。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由此可见,除了肉类外,粮食也是游牧民族必须的食物。正是由于对于粮食的需求,所以游牧民族经常会南下掠夺汉人的粮食,一些强大的游牧民族还会向周边附属的农耕部落和农耕小国征集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
最后,为了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游牧民族还会吃鱼、蔬菜等食物。他们会在湖里捞鱼,在草原上采集沙葱、沙芥等野菜,捕捉土拨、黄杨、鹿肉等野生动物来吃,当然对于土拨鼠这种珍贵的猎物,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只有贵族才能吃得上。此外,他们还会食用马奶和乳制品、酒类以及茶叶等来调剂日常饮食。随着游牧民族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由原来的两餐变成了三餐,他们的饮食才逐渐走向以肉类为主的多元化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