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难统三国,分析三点就很清楚其中的缘由。
第一点:蜀汉的资源最少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就独占九个半(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司州、徐州、豫州、凉州、并州、荆州北部),东吴两个半(扬州、交州、荆州南部东部西部),蜀汉就一个益州。
蜀汉以一州之力对抗曹魏九州,只要曹魏不犯错,力量对比慢慢就会越来越有利于曹魏。
后来关羽麦城败亡,刘备夷陵大败后,蜀汉几乎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直到马谡失街亭也彻底失去了出川入陕的最后机会了。
相反,曹魏先是赤壁大败,后来定军山失去夏侯渊,襄樊失了于禁七军,但还能用司马懿的乌龟战术耗死你,原因就在于,曹魏实力家底太强,以十州之力消耗你一个益州,时间在曹魏这里。
第二点:刘备前期争天下的路线模糊刘备是遇到诸葛亮,才算确定自己集团路线--"取西川刘璋,跨有荆益,联吴抗曹"。
回过头来看看曹操和东吴:曹操早已遵循荀彧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路线,基本扫除袁绍在北方的残余势力,正南下一统天下。
这边东吴也早就确立自己的路线:左右逢源,在各方斗争中争取自己的发展。
第三点:真实的历史中蜀汉良将并不多《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视角,着重点都在蜀汉,自然显得蜀汉都是良将。
其实在三国前期,刘备身边带着一大票"四方之精锐",有北方集团,荆州集团,有益州土著集团,中后期这些人逐渐老去。
三国里真正人才占统治性优势的必然是魏国,首先控制区域和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更何况传统的世家大族大多都在北方,加上曹操一系列唯才是举的政策。
看陈寿《三国志》:《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以及魏志里每一卷的传主密度更高。
虽然卷数不能说明问题,加上蜀汉无史,散失一部分,不过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三国对峙,一定是整个国力的比拼。将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口,资源,地盘大小才是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