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茶油品牌 供应商 营销展会 代理加盟 茶油收购
首页> 百科信息> 详情

如何创设大适宜大班幼儿的观察区

绿色山茶油 2021-07-13 09:40 编辑:niming 10277阅读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观察指导与评价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了“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的这样一个观点,操作是儿童通过对材料运用、摆弄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这样一个过程。而区域活动正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类型为依托,将活动空间相对划为区域的一项活动。区域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地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而且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幼儿个体的充分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人格的培养。
随着活动区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已成为活动区研究的一个重点。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活动后的讲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归结起来应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如果说,良好的活动区环境、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是活动区开展活动的前提,那么孩子与各种材料之间、以及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过程则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而活动后的讲评则是活动的升华,它有利于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路、激发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引导幼儿懂得共享资料。在整个活动区的创设、观察、指导与讲评过程中,创设是前提,观察是基础,指导是重点,讲评是反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幼儿活动区的创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创设的重要性。
1,适宜性。
第一,活动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及能力。如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适应性较差,可为之开设“宠物角”,鼓励他们把自己喜爱的玩具从家里带来,这样,既减轻了初入园幼儿的焦虑,又能使幼儿通过交往而彼此熟悉起来。而大班幼儿的智力因素已明显增强,“棋区”、“科学角”的开设就应当适宜于他们的发展需求。
第二,各班活动区的环境布置、材料玩具的提供应当适度,既不能过于单调,也不能多多益善、琳琅满目,达不到幼儿教育的效果。
2.发展性。
首先,应当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小班幼儿可创设“娃娃家”,以便使幼儿感到亲切,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小班的建构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大,同类材料的数量要相对多些,;中大班活动区操作材料则应较为复杂些,如提供拼图及结构复杂和体积小的积塑、数字卡片等;大班还可以专门增设棋区等智力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区域。
其次,活动区的开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小班,活动区的设置与开展不宜一下子展开,可以结合各区的设置逐步开放。如第一周开放一两个活动区,让幼儿认识该区的材料,尝试玩法,并学习收拾整理,逐步建立规则;第二周进一步熟悉巩固前一周的活动,同时再增加一个新活动区,提供新经验等,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3.整体性。
第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发挥整体化功能。教师可以依据本班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场地安排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可充分利用教室周边、四角,教室小的可利用安全的走廊、阳台等。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不仅要注重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还需考虑各区域及其活动区之间如何适应和协调。在设置活动区时,还要根据各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把较安静的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如图书角、美工角、棋区等:活动性较强的相邻设置,如建筑区、角色区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又能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地发挥整体化功能。
第二,活动区环境的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为配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可以在阅读区提供有关动物画册让幼儿浏览;在美工角让幼儿画动物、折纸动物、泥塑动物、废旧物制作等;在益智区投放动物拼图;在建构区引导幼儿搭建动物乐园;在表演区让幼儿进行动物化妆舞会的表演等,多方位地为主题教育服务。
第三,在创设活动区环境中,还应注意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和控制幼儿行为。如小班图书角布置两个娃娃看书的形象,暗示幼儿能共享材料,安静认真阅读:“医院”的墙壁上布置几个孩子排队挂号、看病和拿药的情景,教师可引导“医院”的就诊步骤及规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区域中材料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或自己动手制作;餐厅中的食品可以在美工角中让孩子制作;活动区标志可以让孩子按顺序自行调换:新区域的产生、角色的确定、游戏的开展,都应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这样,幼儿的自主性、合作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幼儿活动区的观察
1.观察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如何在活动区中观察幼儿行为进行恰当地评价,作出有效的指导。可以说,活动区是教师了解幼儿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良好场所。我认为坚持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些情况,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群体或个体的特点,掌握个体差异及“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措施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才能真正作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 选择适宜的观察方式。
观察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的方式多样,通过实践,我觉得比较适合教师在活动区中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分析性观察、扫描式观察和活动区游戏观察。例如,活动区游戏观察是随各活动区活动进行的,是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着重描述幼儿在各活动区的行为特点。这种方法较适合在日常活动中运用,班上教师可以分工负责不同的区域作为观察重点,也可将自己计划中重点指导的区域作为观察记录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详细了解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具体表现,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各类活动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3.观察的内容。
我认为应重点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行为。这是观察的重点,主要包括:第一主题的确定,即观察幼儿的活动有没有主题,主题是否易受他人影响,幼儿是否自定主题进行活动,能否与同伴互相商量主题、共同活动。二是投放的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即观察幼儿活动区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便于教师了解和调整活动材料,幼儿对材料的喜欢程度、选择、使用情况,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材料的适宜性。三是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个性品质表现。个性品质主要包括独立自主性、探索性、坚持性及遵守常规的情况等。活动区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真实地展示,对此进行观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
三、区角活动的指导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我认为通常在以下情况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去的时候。如:伟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龙博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孩子们一时间特别激动,有的埋怨龙博,有的以暴力攻击龙博,有的不知所措,教师引导: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适时地给予他一些启发和帮助,使他的操作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自信心。这样不但能使孩子印象深刻,还会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有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引导: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于是孩子们就忙着抱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又到超市里买零食与饮料,然后看表演,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
四、幼儿活动区活动的讲评
  活动区的讲评活动,是提高幼儿区角活动水平的关键。通过讲评,不但可以保证幼儿活动的结果得到同伴的理解,同时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也因表达、交流而更加深刻,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因势利导,从而完成了通过活动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幼儿活动区活动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不同的活动区,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
不同的活动区里的活动是不同的,活动目标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讲评时,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1)作品展览式讲评。这种讲评方式是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摆放好,组织幼儿进行讲评的一种方法。作品展览式讲评一般适用于操作区、建构区、美工区等动手一类的活动区。可先请作者进行作品介绍,全体幼儿欣赏,然后评出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并请幼儿说出为什么?这种讲评一来可以使幼儿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二来培养了幼儿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并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欲望。
(2)分小组讲评。这是一种相互进行的双向讲评,这种讲评方法适合于角色区、表演区等活动区。一般在同一活动区里游戏的幼儿为一组。教师可用引导式的语言启发幼儿的思路。如今天你们活动区谁玩得最好?为什么?你玩的怎么样?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吗?还可以先请角色一方如“医生”谈谈是怎样为病人看病的,再请“病人”谈谈对“医生”是否满意?通过这种游戏角色的比较式讲评,教师容易发现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同时使幼儿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学会关心、爱护、帮助别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3)发现式讲评。发现式讲评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讲评方法,适用于探索性的活动区,如智力区、科学区、自然角等。一般问: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它是什么样的?它和昨天比到底有什么不同?或你今天发明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等。通过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发现、比较,探索不同事物的规律,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开拓创新的意识。
  (4)讨论式讲评。这种讲评是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从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不再满足于教师的结论。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寻求正确答案,不仅为幼儿提供发表独立见解、辩论是非的机会,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反映式讲评。它是教师通过幼儿对现实的反映,有目的地加以引导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活动区的讲评。一般问:今天你参加了哪个区的活动?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
2、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讲评,更能吸引幼儿,为幼儿所接受。
实践证明:教师积极参加幼儿的游戏,幼儿会感到非常兴奋,活动兴趣大增。教师在孩子们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对游戏进行讲评,平等的同伴关系会使讲评效果收效明显。如教师参加了“医院”、“餐厅”的游戏,讲评时就以“医生”、“顾客”的身份介绍自己是如何给各种各样的病人看病的;到餐厅就餐时就以“服务员”的身份介绍自己如何礼貌热情地服务,就餐者如何文明就餐等。这样既肯定了游戏中表现好的幼儿,又使幼儿对医生、餐厅服务员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如何讲评别人和自己的游戏。当幼儿学着教师的样子上台把自己和别人的游戏情况告诉大家时,幼儿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如果在游戏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就医时医院太吵杂,餐厅里又脏又乱等,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把碰到的困难、问题讲出来,以自身的表现,真切地反映出“病人”、“顾客”的烦燥不满,引起幼儿的同情关注,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地与幼儿建立这种宽松、和谐、平等、亲密的伙伴关系来讲评活动区的游戏情况。
3.抓住游活动中的闪光点进行讲评,可以促进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闪光点的捕捉要靠教师的观察、多参与幼儿的活动来实现。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这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中,一些细节内容教师是无法事先设计好的。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闪光式讲评的首要前提。如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孩子随手将纸屑扔到地上,当时我没出声,想看一看这件事的结果到底会怎么样。这时一个小女孩进来拾起纸屑,把它放进垃圾桶里。我紧紧抓住这一闪光点进行讲评,充分肯定这个小女孩不乱扔纸屑,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个小女孩学习。通过这件小事,乱扔纸屑的现象大为减少,即使有的幼儿乱扔纸屑,其他幼儿也会主动拾起来放回原处。所以,及时抓住闪光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评,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工作原则,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区环境,把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最终达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让我们共同祈愿:给幼儿一个支点,让他们撑起一片蓝天;给幼儿一个亮点,让他们照亮一片星空!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标签说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