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鼎胜时期唐朝贡茶,经历五代皇帝仍是贡茶没有之一,长寿之茶,美容之茶,养颜之茶武则天每日一杯卯山仙茶,70多岁没有皱纹
唐朝初年,道教宗师、越国公 叶法善(616—720)在浙西南松阳县境内的卯山道场修炼期间发现卯山上生长着一种形如雀舌的野茶,将其培育改良成茶中极品,俗称“卯山仙茶”, 名闻遐迩的松阳茶,就是在卯山仙茶的品种和品质上演变而来的。
在唐高宗的盛邀下,叶法善两带着“卯山仙茶”进了帝国殿堂。从此,“卯山仙茶”正式成为唐朝贡茶。
当时叶法善进入国家最高道观景龙观担任主持,他和张道陵是历史上仅有封公的宗教人士。叶法善在朝廷另一个身份是皇帝的养生医生,前后侍奉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代皇帝。因为叶法善的长寿,他的饮食习惯受到了皇室的效仿,品茗“卯山仙茶”也成为皇家的一种时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松阳名士祖谦品茶时作诗盛赞卯山仙茶“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何有?”
叶法善被时人誉为“道中宗师,人中神仙,医中华佗,茶中圣手”,在唐显庆年间已经名满天下。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叶法善竟然神奇地活到了105岁,以一个血肉丰满的活神仙形象载入《旧唐书》。叶法善常年饮茶,成为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叶法善家族先后出现了三位年过百岁的高寿之人,五代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他们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进入最长寿家族之列,成为“人瑞”家族,卯山仙茶也成长寿之茶。
由于叶法善的大力推动,茶叶种植在松阳普及,茶叶发展成为松阳农业的特色产业。据《处州府志•松阳县志》记载:“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松阳贡茶芽三斤’;茶课等钞九千一十八锭一贯六百一十文铜钱九万一百八十一文。”这组数据至少提供了两个信息,一是松阳茶在明朝是贡茶;二是茶税数额巨大,是房地赁、窑冶、铅坑课税的几倍到几百倍。
松阳建县于公元199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茶的历史无疑更加久远。早先越人采茶为药,汉代开始种茶,三国茶叶进入市场流通。唐宋时茶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喝茶品茗成为松阳人的生活方式。明朝以后,茶业成为松阳税收重心。民国时期,随着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和省茶叶调整实验场在松阳设立,松阳成为浙江规模最大的产茶县之一,松阳茶叶获得首届西湖博览会一等奖。在历次茶博会中,松阳茶23次获得金奖。茶叶成为松阳最大的名片,松阳成为“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被誉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