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北京叫的名字有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具体介绍如下:
1、燕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延都在延丰召见他,燕都得名是因为它是古代燕国的都城,在战国时期的七位英雄中,据说燕埠州因接近燕山而得名,它的首都叫“延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始建于汉、魏、金、唐,均为北京所治。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家首都后,又称首都。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南京将原来的幽州升格为幽都公馆,建于辽代都城南京,又名燕京。当时,e78988e69d辽国的首都是上海。
5、大都,元代以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1272年(元世祖九年)改称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改名为元朝都城北平。
7、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8、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位于直隶中央政府京召区。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昭区被废,北京改为北平。
扩展资料: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是建于1264年的元代都城,1368年8月(洪武元年),明朝徐达将军攻占京城,元朝的顺帝逃走时没有打仗,这座城市仍然完好无损,1370年,明朝皇帝朱元璋赐给北平诸侯炎王四子朱棣,1379年燕王府建成,1380年朱棣国建成。
1398年,朱云文继任明朝惠帝,改元为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4月开始割藩,被称为“建文割藩”,1399年,朱棣发动京南战役,1402年夺取王位,它是为明朝成祖而建,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朱棣第四年),计划开始把首都迁往北京,新内建在燕王府遗址上。
1421年,永乐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北京南郊先后建成了天地坛和山河先祖坛,北京城市建设完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国瓦拉地区的入侵,1476年(成华十二年)提出了在京外建设外城的建议。
清代北京基本沿袭了明代北京的格局,但皇城的设置被废除,明代皇城大量的内廷礼拜机构改为民居,内城大量的官府、官府、仓库、草场也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使汉人迁居外城。
1911年清朝灭亡后,北京城重建,为改善交通,建设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瓮城、朝阳门、玄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皇城墙、东安门,1924年,一个新的和平之门在内城墙上打开,1937,启明门(Jianguo门)和长安门(复兴门)开通。
1949年后,北京城被大规模拆除。朝鲜战争期间,为了方便民众撤离,在城内东面、小街、新街等处开了四十个口,1951年至1958年拆除了城外城墙、城门和炮塔,上世纪50年代,皇城的中华门、左门、右门和地安门被拆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北京
百度百科-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