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蒂蛀虫又叫蛀蒂虫、爻纹细蛾,是龙眼和荔枝的主要害虫,荔枝蒂蛀虫有哪些危害?荔枝蒂蛀虫什么时候发生?荔枝蒂蛀虫如何防治?
以下详细介绍,供网友参考。
一、蒂蛀虫对荔枝的危害
荔枝蒂蛀虫是荔枝上的头号害虫,也是首要防控对象。荔枝蒂蛀虫以幼虫钻蛀荔枝果实危害,一旦蛀入果实将无法防治。蒂蛀虫蒂蛀虫除了为害果实外,还可以为害花穗和嫩梢的梗部,造成叶片干枯、花穗脱落和花穗干枯、梢叶中脉干枯等危害,在生产上容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二、荔枝蒂蛀虫发生规律
荔枝蒂蛀虫的蛹在晚上羽化,羽化后4天开始产卵,在第5—7天是产卵的盛期。荔枝蒂蛀虫的成虫白天栖于阴凉的树冠内枝杆上,晚上飞出产卵。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时具有明显的趋果性和趋嫩性,虫卵单个散产在果皮裂片缝间或花穗嫩梢上,虫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从卵壳底部侵入果实、花穗或嫩梢,每个雌虫产卵150—200粒。蒂蛀虫的卵期2—3天、幼虫期6—8天、蛹期7—8天、成虫期8—10天,完成一个世代需19—28天(因气温、食料、产卵时间而异)。荔枝蒂蛀虫以末代幼虫在冬梢或早熟种花穗上越冬。
荔枝蒂蛀虫成虫喜阴暗,蛀蒂虫成虫多在晚上活动,其卵散产于叶背主脉附近或果蒂附近的果实表皮上,幼虫孵化后,部分初孵幼虫可自卵壳底部蛀入,同一个果内一般只有一头幼虫蛀入危害。幼虫老熟后从果实爬出,至落叶或杂草处化蛹。
在荔枝花期时,蛀蒂虫虫口密度比较低,但一旦进入荔枝果期,蛀蒂虫群数量将呈爆发式的增长。花期是蛀蒂虫防治的重点时期,此时应尽可能地将其虫源消灭。否则一旦进入果期,该虫种群数量增长将一发不可收拾,虫口密度就此居高不下,此时再来防治为时已晚,势必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所以,春季荔枝园害虫防控的首要事情就是防治荔枝蛀蒂虫。
三、荔枝蒂蛀虫防治方法
1、对荔枝果实进行套袋,用无纺布套袋可以有效提高品质、果壳着色之效,可结合防治病虫减少春后虫源。
2、及时剪除树冠的阴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成虫栖息场所,提高施药的防治效果。
3、蒂蛀虫在采果后有虫源数大幅减少的现象,这是因为食料的不足和有天敌寄生蜂等对蛹的寄生所致。在培养秋梢期和花穗期,适当保持果园内的良性杂草、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强的农药(如菊酯类农药),以保护果园的有益昆虫—蒂蛀虫的天敌寄生蜂,充分利用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可有效的减少虫源,起到防治害虫目的,也起到降低因常用杀伤力强农药导致蒂蛀虫抗性提高的作用。
4、在荔枝果实期喷药防治,主要是杀灭蒂蛀虫的成虫。在荔枝果实的生长期,应积极进行果园虫态的调查,了解各代虫态的发育进度,特别是在荔枝果实第二次生理落果(4月下旬初)后,重点调查落地果虫态及叶面镜蛹的发育情况,密切注意各种虫态特别是蛹的发育进度,预测成虫的羽化时间(或根据病虫测报),及时掌握在成虫羽化高峰期进行施药防治。在成虫发生数量大、峰期持续时间长时,应隔5—7天进行重复施药,确保将成虫杀灭在未产卵之前。抽梢期施药防治,掌握在新梢抽发初期和展叶期各施药一次。
药剂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幼脲1000~2000倍液,或混合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印楝乳油、桉叶乙醇提取物对产卵有避忌作用;生物农药BT(苏云金杆菌)按出厂产品含菌量指导稀释浓度。25%杀虫双500倍混合90%晶体敌百虫800倍,根据预测预报在成虫羽化期产卵前的午后、傍晚重点喷布果穗及其附近枝叶,均有良好保果效果,对天敌影响很小,对人畜、寄生性天敌也小。菊酯类及高效剧毒的有机磷制剂杀虫效果虽高但对天敌杀伤大,不宜选用。